京津冀协同打好“蓝天保卫战” 三地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02.03.2018  13:22

  中新社北京3月1日电 (记者 尹力)3月1日,北京天蓝。过去这样的蓝天会吸引不少人拍照上传社交媒体,但如今,微信朋友圈里被蓝天刷屏的盛况已不多见。这是因为随着京津冀三地积极推进区域协同治污,空气质量明显改善,蓝天也不再“物以稀为贵”。 

  自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京津冀三省市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其中,雾霾少了,蓝天多了,是民众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的变化之一。 

  据官方通报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7年间,北京的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增加了50天,重污染天数减少35天;河北省的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增加73天,重污染天数减少51天;天津的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增加64天,重污染天数减少26天。 

  由于大气污染的流动性,区域协作对大气污染防治必不可少。近年来,三地严格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完成了一批落后产能退出、清洁能源替代和散煤治理、“散乱污”企业分类处置、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治理、老旧机动车淘汰等关键治污工程;优化区域交通体系,秋冬季实施错峰生产、错峰运输;加强区域空气重污染监测预警、应急联动的联合管理,统一预警标准,共同提前启动应急减排措施。 

  同时,三地搭建了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京津冀“2+4”核心区结对合作机制。北京连续在资金、技术、科研等方面对河北廊坊等地的大气污染治理开展专项支持。三地还建立了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机动车排放控制协作工作机制,共同打击燃煤散烧、焚烧秸秆等区域性环境违法行为。 

  从“雾霾重重”到“蓝天常现”,实践证明,联防、联控、联治使得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取得明显改善。据中国环境保护部最新通报数据,2017年,京津冀PM2.5平均浓度为64微克/立方米,相比2013年下降了39.6%。 

  关于空气质量改善,人们常说“人努力,天帮忙”。那么,近年来京津冀地区蓝天增多,“人努力”和“天帮忙”哪个因素居多呢? 

  据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介绍,针对中国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地区,来自气象、环境、能源等多个领域的院士及专家最近开展了空气质量改善的气象因素影响定量分析。模型分析表明,相对于2013年,2017年因为气象条件略有转好,导致PM2.5在京津冀区域下降5%,但从实际监测数据来看,五年间京津冀的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39.6%。从数据来看,在最近五年的降幅当中,“人努力占了80%以上,而天帮忙在20%以下”,贺克斌说。 

  据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北京将继续深化与天津、河北等周边地区合作机制,推进健全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标准体系,统筹推进区域清洁能源供应、产业绿色发展绿色转型、交通领域污染减排等,推进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完) 【编辑:刘文曦】

提前部署 迅速准备 北京市提前发布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
  经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会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局
重污染橙色预警零时启动
  今天零时本市启动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Bj.Chinanews.Com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生态环境是衡量发展成效的标尺
原标题:   中新社北京3月24日电 (王恩News.Cnt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