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万超应邀在“新常态下京津冀协同发展高层研讨会”上发言

04.02.2015  18:15
      1月30日,郭万超应邀参加“新常态下京津冀协同发展高层研讨会”,研讨会由天津社会科学院主办,京津冀三地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共100多人参加,包括天津市人大原副主任王成怀、左明,天津社会科学院书记、院长张健、副院长王立国,天津市委研究室副主任岳进军,天津旅游局副局长尹大勇,天津统计局副局长杜威,河北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孙继民,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大学、河北省政府研究室、发改委等专家学者。
      郭万超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发言,一是打破区域分割、市场壁垒,建立京津冀统一大市场。从长三角区域和珠三角区域的发展经验看,其发展之初并不是由顶层设计或规划启动的,市场的力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其中富有活力的民营经济是其发展的最重要动力。2008年1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这是珠三角第一个区域规划,2010年5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这是长三角第一个统一的发展规划。但珠三角的发展优势,显然不是2008年才形成的,长三角的发展优势也不是2010年才形成的。当然政府的积极引导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市场本身更具有决定性。李克强总理最近再一次强调,要用好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启动“双引擎”, 政府要做自己该做的事,不要总给市场发号施令。政府做顶层设计是完全必要的,但是顶层设计不是全部,也不是万能的。政府推动的项目、政策,最终都是为了培育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区域市场,特别是涌现一批有竞争力企业,因为它们是市场的最重要主体。从京津冀地的工作部署来看,在协同发展中,北京主要是加快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加快产业转移和人口分流,而天津和河北则是做好被疏解的功能及产业转移的承接与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可以说,才刚刚真正起步。目前的举措还是初步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更根本的任务是培育统一的富有活力的大市场。要打破行政区划的藩篱,形成良性竞争,加强合作,实现产品、要素、人才的自由流动;避免产业布局的同质化,通过完善的产业链,形成合理的市场分工。
      二是要建构区域集体认同,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文化层面的相互融合和认同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非常重要。京津冀协同发展也就是一体化过程,一体化本身就是一个建构集体认同的过程,而文化认同是其中最稳定性的认同,只有建立在文化认同基础上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才能具有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从长三角区域和珠三角区域的经验来看,浓厚的具有统一性的商业文化是它们协同发展的精神基因。这种文化消弭了区域之间合作的认知障碍,形成了无形的精神纽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只是建国后,三地的发展差异开始产生。(北京是京都文化、天津、河北。破除旧的竞争观,形成竞争合作的观念。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狭隘思想,首先要破除几十年来形成的文化歧视和地域隔阂,构建区域认同、文化认同,重申京津冀本是一体,需要合作发展,也只有大家认识到这一点,京津冀的合作才会有进展。同系连枝却互相拆台,同根同脉却相互诋毁,导致京津冀地区已经跟不上江浙沪长三角的发展脚步,到了非合作不可的时候。人为推动看得见的,历史的推动才是主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