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京津冀协同发展:需“龙头”带动 让市场“掌舵”
中新社北京2月10日电 (记者 杜燕)继2014年2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今年2月10日,习近平再次专门谈到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专家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龙头”作用促进发展,更需要遵循市场规律来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打造环北京城市群。
去年2月份,习近平三次对北京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今年2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再次明确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思路、方法。
对此,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表示,此次再度明确了北京新时期的定位和任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龙头”作用,但政府仅在于给予引导,而不是主导,因为坚持和强化首都核心功能、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要遵循市场规律。
他称,京津冀协同发展呼声愈来愈高,北京市也拿出了相当大的诚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首要任务。
他认为,从世界城市发展的规律看,合理的功能分工是城市发展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佳的社会效果的前提。作为首都,北京当前着重要解决的问题是控制特大城市市区的规模、优化空间布局和明确功能定位,根本的出路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特别是通过发展副中心以实现首都核心功能与非核心功能的分离疏散。
连玉明指出,在这个过程中,首都需要跳出北京来看,需要纳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的战略空间加以考量。京、津、冀既存在发展上的竞争,更需要抱团发展、协同推进,从而共同实现区域的整体发展,共同推动国家战略的实施。
他还指出,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之争,北京必然需要在短期内承受功能转移、增长放慢的巨大考验,不把难题留给后人,这考验的是管理者的智慧和决心,更取决于管理者的勇气和担当。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北京市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梁昊光认为,经过一年来的努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效果超过预期。当前,京津冀发展潜力巨大,最需要“龙头”进一步推动区域的发展。
他指出,北京、天津、河北人口相加超过1亿,土地面积共计21.6万平方公里,京津冀区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都市经济区。目前,签协议、搞活动这样浅层次的合作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必须用顶层设计指导、引领、推动区域合作发展。而2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审议研究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这是一个京津冀发展的顶层设计,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质性进展。
他还认为,一个国家直接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区域实际上是大城市、大城市圈、大城市群,而京津冀城市群是近现代开始形成,北京需要因“势”而动,这不仅有利于北京可持续发展,更将奠定北京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在刚刚过去的北京市“两会”上,北京市市长王安顺表示,在城市群布局、体制、财政税收等方面,京津冀协同发展今年会有实质性进展。(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