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字号”文艺作品精耕细作结硕果

25.09.2015  11:10

  每周一,点开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艺绽”发布的文艺日历,看看这一周有什么精彩文艺活动,已成为许多文艺青年的习惯。然而让他们“痛苦”的是,总有那么多精彩的演出、展览、图书和影视剧,让人不知该如何选择。“正是这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和看不完的精彩演出让我舍不得离开北京。”已在北京工作多年的小何,一边翻看着手机里的文艺日历,一边对身边的老同学解释说。

 出精品 两个效益一起抓

  北京文化市场一向繁荣,好莱坞的明星、百老汇的经典剧目、欧洲的音乐、戏剧大师、世界知名的作家都是这座城市的常客,但让北京文化市场真正富有活力的还是它旺盛的文化艺术创作力。

  近一年来,北京涌现出了一大批体现时代精神、具有北京特色和首都水准的文艺精品。影视方面,电视剧《北平无战事》《平凡的世界》《青年医生》和电影《天河》《百团大战》《黄金时代》《滚蛋吧!肿瘤君》等不仅获得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在经济效益方面也颇有建树。尤其是《北平无战事》和《平凡的世界》播出后,因其深厚的思想内涵、扎实的艺术品质和精良的拍摄制作,成为一段时间内的热议之作,一批年轻演员因为这两部电视剧,知名度也得到大幅提高。即将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的电视剧《三八线》,是近两年北京集中资源创作的一部重头作品,以抗美援朝为背景、反映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的故事,尚未播出便引起关注和热议。动画片《戚继光》、纪录片《宋之韵》《伟大的贡献》《西藏》等同样是北京市文化单位出品的优秀作品。

  舞台演出方面更是推出了一批重头作品,以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中国评剧院推出的评剧《母亲》,塑造了一个坚毅勇敢的母亲形象,她把自己的丈夫、孩子都送上抗日的战场,舍小家为国家。国家大剧院的歌剧《骆驼祥子》,改编自老舍先生的经典之作,将民族歌剧发展到一个新高度,眼下正在意大利巡回演出。北京京剧院出品的京剧《屈原》是京剧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以屈原为主角的作品,该剧无论是在京剧艺术本体,还是戏曲人物传记方面,都有非常大的突破,由年轻人担纲主演的安排更使其成为优秀演员的“孵化器”。儿童剧《胡同.COM》则立足北京本土文化,讲述孩子们的故事。

  文学艺术方面,《上庄记》《北平抗战实录》《吾血吾土》《大江北去》都是近一年来推出的优秀之作。尤其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季栋梁作品《上庄记》,被认为是一次难得的对中国乡村的全景式描述,凝结着作者来自生活体察的忧思和痛苦。这也正体现了习总书记去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要求的,“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建机制 确保精品出得来

  电视剧《北平无战事》播出后获得巨大成功,编剧刘和平坚守7年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而这部作品得以出炉也深深烙着“”字。

  作为北京市文化精品工程第一批重点项目之一,《北平无战事》早在立项之初、剧本调整阶段,就受到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广电局的关注。市委宣传部认为剧本品质好、题材好,值得大力推动,便与编剧刘和平建立密切联系,组织召开剧本研讨会,请专家学者提出修改意见,进一步提升剧本。当该剧筹拍初期遇到资金问题时,市委宣传部主管领导亲自充当“说客”,及时引入新的投资方,才确保了《北平无战事》的顺利完成和拍摄品质。

  该剧播出后获得巨大反响,北京市为鼓励艺术家持续推出精品力作,又给予出品方200万元追加奖励扶持;同时为表彰该剧的突出成绩,还决定以特殊人才引进方式解决了该剧制作人的北京户籍。

  北京市委宣传部文化精品工程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体制,形成不断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动局面。”北京市一直坚持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大胆探索有效机制,提高文化精品创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形成一整套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支撑机制。2014年北京市开始实施文化精品工程,陆续推出五十多部优秀作品,《北平无战事》只是其中的一部。

  北京市文化精品工程每年两次向社会征集和发布优质项目,提前进行统筹规划和选题策划,针对优质项目建立跟踪机制,确保精品出得来、立得住、留得下。电视剧《巨浪》《青年医生》《三八线》《黎明决战》,评剧《母亲》,京剧《屈原》,电影《天河》《北京时间》,昆曲《李清照》,长篇小说《上庄记》等众多作品,都是从创作之初就得到了来自精品工程的支持。精品工程还专门设立影视剧精品创作顾问委员会,邀约冯小刚、郑晓龙、刘恒、刘和平等著名导演、一流编剧,对影视剧的策划、剧本、拍摄、制作等环节进行示范指导;建立文艺人才专家库,向剧组推荐有实力的中青年编剧、导演,每年分两期举办编剧导演培训班,培养青年骨干力量。

  文化精品工程自2015年起,计划每两年推出涵盖电影、电视剧、舞台剧、动画片、纪录片、出版物等门类的文艺精品100部。

重导向 两股力往一块儿使

  由洪金宝、刘德华主演的电影《我的特工爷爷》将于今年年内上映,与众多院线影片不同的是,这是一部北京国际电影节“孵化”出来的作品。

  2013年北京国际电影节上,编剧江均带着自己的剧本《老卫兵》参加了电影市场板块的项目创投平台。这个剧本引起安乐电影公司负责人的注意,并最终投资数千万元将其拍摄成电影。据北京国际电影节相关负责人介绍,仅2015年北京国际电影节通过“电影要素”和“项目创投”两大交易平台实现签约的项目就有36个,签约总额超过138亿元。

  通过政府投资搭建平台撬动社会资金投入北京市文化艺术发展,北京国际电影节并不是一个孤例。将政府和社会两方面的力量拧成一股绳,为文化艺术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一直是北京文化艺术发展的基本方略。

  过去四年,北京市财政资金每年从文化事业经费中拨付约一亿多元用于重点项目的扶持。为进一步加大精品扶持力度,从明年起北京市将设立北京市文化发展基金,投入更多扶持资金,同时加大社会征集力度和扶持范围,在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的同时吸纳社会资金进入,提升文艺创作扶持的引导力和辐射力。从产业角度,北京市文化创新发展专项资金也加大了对文艺作品创作的扶持力度,仅去年一年支持文化创作项目就达102个,资金额度约两亿元。

  近日,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为首都未来的文艺创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优秀的文艺作品必是假以时日、耐心打磨之作,相信在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和扶植之下,首都丰富的艺术和人才资源必将日益焕发更大活力,催生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佳作。(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牛春梅)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