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进课堂 快乐学国粹

04.12.2014  10:48

  本市首套京剧地方教材——《快乐学京剧》经北京市中小学地方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未来一年,该教材将率先在东城区14所小学投入使用。

  三至五年级每学年10节课

  《快乐学京剧》将作为本市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地方教材,率先走进三年级至五年级学生的课堂。

  据教材编写团队负责人侯守峰介绍,《快乐学京剧》教材分3册、6个单元,授课时间为30课时,每学期5课时,每学年10课时。每节课的编写体例包括教学内容、演唱指导、欣赏指导、表演指导、剧情介绍、京剧百科和活动平台。

  教材选取9首演唱曲目和10首欣赏曲目,以传统剧目为主,兼顾现代京剧。教材以剧目为载体,以行当为主线,以视听为手段,还与京歌、京韵相结合,用多种表现形式全面地介绍京剧,坚持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相结合,力求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小学生学感兴趣的东西,就不会觉得难,《快乐学京剧》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快乐。”  侯守峰说,京剧唱腔比较难学,但教材中的京剧故事、服饰等内容则比较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此外,教材编写时,还专门请专业戏剧老师录制视听光盘,供孩子们一边欣赏一边学。

  东城小学率先使用京剧教材

  目前,史家小学分校、青年湖小学、地坛小学、府学小学、史家实验学校、灯市口小学、西总布小学、新开路东总布小学、培新小学、永生小学、崇文小学、金台书院小学、宝华里小学、光明小学共14所小学被纳入实验校,率先使用《快乐学京剧》教材。

  根据地方教材的特点及实验需要,东城区关工委、东城区教委小教科、小学研修室将安排教材编写顾问及音乐学科教研员开展教研活动、培训师资。

  记者走进史家小学分校,校园里已形成浓郁的京剧学习氛围。学校图书馆购置与京剧有关的书籍、光盘,开辟“京剧图书角”;形体教室增添了练功房,为学生们学习京剧课程提供场地;京剧服饰、道具也成为孩子们的新奇学具。

  该校从2004年就已开展京剧小组活动,打小喜欢京剧的体育教师刘国富担任京剧老师。刘国富是老北京,20年前加入京剧票友俱乐部。目前,他已和学校音乐教师一起,把新教材的内容与现代化信息媒体技术结合,制作了《铡美案》、《穆桂英挂帅》等教学课件。

  该校还在校园里建设了小型的京剧剧场,让学生们在剧场上课,时机成熟时还可以开展小型演出。

  京剧名角赞教材填补空白

  为传承京剧,国家把京剧教学内容写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音乐和艺术课标中,2008年开展“京剧进课堂”活动时还收录了10余首京剧经典唱段。6年过去了,由于师资、学生兴趣等多种原因,目前真正开设京剧课的学校为数并不多,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81岁高龄的京剧名丑——钮骠认为,缺乏适合孩子的京剧教材是阻碍京剧进课堂的难题。此次,《快乐学京剧》教材正好弥补这个空白。

  教材中收录的《表花名》、《猛听得金鼓响》、《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报灯名》等9首京剧演唱曲目就是钮骠推荐的,他觉得,《快乐学京剧》教材版面活泼、新颖,图片好看,既反映了京剧的审美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教材让京剧学习变得好玩、有趣,使孩子们在学与玩中传承京剧。

  “现在是京剧发展的低潮期,一本好的京剧教材对于京剧的普及非常重要。”  凭借《杨门女将》佘太君一角荣获第一届电影艺术片“百花奖”的中国京剧院著名老旦演员王晶华说,不仅仅是传承京剧艺术,京剧中表现的忠孝节义,还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是非观,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和规矩。

  相关链接

  《快乐学京剧》选用曲目

  演唱曲目:

  1、《表花名》(《卖水》选段)

  2、《猛听得金鼓响》(选自《穆桂英挂帅》)

  3、《都有一颗红亮的心》(选自《红灯记》)

  4、《此时间不可闹笑话》(选自《淮河营》)

  5、《迎来春色换人间》(选自《智取威虎山》)

  6、《驸马不必巧言讲》(选自《铡美案》)

  7、  《报灯名》(《打龙袍》选段)

  8、《唱脸谱

  9、《我是中国人

  欣赏曲目:

  1、《拾玉镯》片断

  2、《三岔口》片断

  3、《海岛冰轮初转腾》(选自《贵妃醉酒》)

  4、《说什么无有良将选》(选自《杨门女将》)

  5、《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口》(选自《三家店》)

  6、《浩然正气冲霄汉》(选自《壮别》)

  7、《我魏绛闻此言如梦方醒》(《赵氏孤儿》选段)

  8、《智斗》(《沙家浜》选段)

  9、《中国梦

  10、《京调》(来源:北京日报 通讯员:张慧 记者:贾晓燕)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