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销售招行理财产品被叫停

08.10.2014  12:01

  原题:京东销售招行理财产品被叫停 银行理财触网难过“面签”关

  招商银行在京东上线银行理财产品最终未能成为线上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的“首例”,上线两天后便被叫停。分析师认为,通过网签代替面签并不存在

  招商银行在京东上线银行理财产品最终未能成为线上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的“首例”,上线两天后便被叫停。分析师认为,通过网签代替面签并不存在技术问题,京东和招行的合作也起到了实验效果。但监管依然未松口,更多的原因还是投资者市场并不成熟,毕竟银行理财产品涉及的群体更为广泛,投资者风险意识不足,依然有必要通过面签等手段加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

  法治周末记者戴蕾蕾法治周末实习生沈佳苗9月15日,京东金融开卖招商银行(以下简称招行)“人民币岁月流金546号理财计划”。该理财产品成立日为9月19日(成立日是指产品成立日期,产品从成立日开始运作开始计息。登记销售日到成立日的资金一般按活期利息计息),发行规模上限为1亿元人民币。京东金融相关负责人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此次招商银行与京东金融合作通过互联网手段销售理财产品,是一次互联网金融的创新。这款产品在业内也被认为是首款实现在第三方平台上销售的银行理财产品。然而,9月23日法治周末记者再次登陆京东金融平台时发现,京东金融产品网页上已经没有招商银行对该款理财产品的信息。与此同时在该网站的合作机构栏目下,也找不到招商银行的名称和标志。据一家财经媒体披露,产品销售第二天,也就是9月16日,监管层经研究后,向招行发送了书面通知,叫停了该合作项目。监管层明确界定这一做法违规,再次重申了“面签”的监管底线。同时,招行分管零售的副行长也到北京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对此事做了汇报,深圳市银监局亦向招行了解了情况。据法治周末记者了解,所谓“面签”的底线,指的是《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第28条规定的——“商业银行应当在客户首次购买理财产品前在本行网点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评估结果告知客户,由客户签名确认后留存”。关于产品被叫停的消息,京东金融相关负责人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京东金融和招行合作的这款理财产品只是销售完毕了,该款产品9月15日开售,不到两天就已经售罄,19日正式起息。法治周末记者致电招商银行总行相关负责人就该理财产品被叫停一事进行求证,但截至发稿前,并未获得回复。“通过网签代替面签并不存在技术问题,京东和招行的合作也起到了实验效果。但监管依然未松口,更多的原因还是投资者市场并不成熟,毕竟银行理财产品涉及的群体更为广泛,投资者风险意识不足,依然有必要通过面签等手段加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银率网分析师殷燕敏说。

   突破“面签”的尝试

  据法治周末记者了解,招商银行这款产品代码为106346的理财产品销售途径为在京东金融官网上专属销售。根据其产品说明书,该产品期限为32天,起购门槛为5万元,属于保本浮动收益型,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5.8%。银率网分析师殷燕敏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在京东金融发售招行理财产品之前,广发银行、兴业银行都尝试过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银行理财产品,但都因为“面签”原因而被叫停。对于突破面签规定后如何控制风险,实现身份认证,京东金融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的评估和身份认证,都由京东金融方面负责。招行此前也曾做了类似表态。京东金融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款产品采取严格控制在线销售的产品风险等级、准确核实和确认客户身份,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客户在线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评估内容按照线下的银行风险评估模板,为用户在线做评测,并在线上展示《销售协议书》、《产品说明书》、《风险揭示书》等文件,达到了监管部门要求的充分揭示产品风险、核实客户身份、评测客户风险接受度、确保客户资金安全的要求。“在身份认证上,京东通过快捷方式认证用户实名信息,核实用户身份。用户在使用银行储蓄卡支付时,银行也会通过银行间交叉身份认证,再次确认用户身份。在赎回时,资金做到了同卡进出,以确保购买人与认证人一致。”京东金融相关负责人表示。

   监管层态度谨慎

  对于京东金融采取的风控方式和线上身份认证方式,监管层方面表现的更为谨慎。据相关媒体报道称,接近招行的权威人士表示,监管部门认为线上风险测评,有些行为的真实性得不到保证。监管层更为担心的是,线上购买理财产品,事后出现风险或纠纷的责权问题。对此,法治周末记者试图联系银监会求证,但截至发稿前并未获得回复。殷燕敏认为,监管层对投资者风险评测的要求有所不同主要在于产品的受众面不同,风险特性也不同。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已经达到13万亿元人民币,公募基金仅为3.55万亿元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的受众面比基金、比保险更广。殷燕敏进一步解释说,银行理财产品与基金在投资者心目中的风险度是不同的,经过股市牛熊市洗礼后,大家对基金的风险是有判断的,知道基金会亏损,如果投资基金亏损投资者也认可,很少投诉基金公司,而风险承受能力差的投资者,就会主动回避投资基金。银行理财产品则不同,其在投资者心目中是稳健保本的,一旦产品出现未达到预期收益率或亏损,投资者就会投诉银行。相对而言,基金市场的投资者比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投资者更为成熟。“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监管层出于对普通投资者的保护,要求银行必须充分做好风险提示的工作,对于没有投资经验的投资者,可以通过面签,起到一定的投资风险意识教育作用,帮助投资者正确选择适合自己承受能力的理财产品。”殷燕敏说。

   呼吁改良“面签”规定

  殷燕敏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基金、保险产品也都需要客户做风险测评,只是基金、保险的风险测评可以通过网络在线完成。而按照监管要求,客户首次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必须“面签”。“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如火如荼的大环境下,‘面签’要求确实成为了银行理财产品互联网化的最大障碍。”殷燕敏说。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表示,银行理财产品是投资行为,要求面签有合理性,但也应顺应金融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只要能达到保护投资者的目的,通过其他的办法解决“面签”问题并非不可。京东金融相关负责人分析认为,这次和招行合作的这款保本理财产品之所以引起了如此大的关注度,特别是对“面签”问题的争议,更多的是传统金融行业对互联网行业的不了解,而利用技术的手段解决传统金融行业的一些“约束”无疑也应该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据法治周末记者了解,今年以来,监管层在一些内部会议上,已经多次提及录音录像。9月9日,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就在银行业协会第六届会员大会三次会议上指出,“将银行理财销售过程全程录音录像”。不过,目前还只是要求尽可能做到,并没有硬性要求以及时间安排。实际上,交通银行(简称交行)已经在做录音录像的相关准备工作。据交行上海一家支行零售客户经理介绍,其所在支行今年4月1日起,理财销售已经开始录音录像,不过客户接受度不高,也希望监管层能尽快出台相关意见。“如果一旦放开理财产品的面签,基于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的‘保本保收益的’这种认识,很多投资者是不知道银行理财产品也是有风险的,这对银行理财产品转为代客理财工具是不利的,且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已经如此庞大,如果放开面签,那么理财产品规模会迅速膨胀,存款搬家会更为严重。”殷燕敏说。殷燕敏认为,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化发展,银行理财产品的转型是势在必行的,银行理财产品将成为真正的代客理财工具,那么投资者的教育也必须加强,逐步培育成熟的投资者市场,如果投资者都较为成熟,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有清醒的认识,那么监管层的“面签”规定应该也会放开。

[责任编辑:李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