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万亩高耗水作物将退出北京 农业灌溉将限定用水标准

24.12.2014  20:20

  

  工作人员正在查看节水设施

  全市近年农业用水量在7亿方左右,目前正在综合推进各项农业用水节水措施,力争2020年全市农业用新水量降到5亿方左右。昨日,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本市将建立农业高效节水的新模式,按照以水定地的原则,根据所种农作物不同,限定不同的每亩用水标准。

  昨天,在通州区于家务的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内,御丰园种植大棚内、地垄上以及垄间都覆以黑色薄膜,“节水的秘密就在这薄膜下面。”通州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原来,黑色薄膜下暗藏着输水的软管,“只要打开开关,软管就会自动往根部浇水,两秒一滴,这就是目前较普遍使用的滴灌技术。”而据负责种植的工作人员介绍,以前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一个大棚浇一次水平均要耗30方的水,现在只需1方水。

  随后,记者又来到种植菜苗大棚。拖着长长黄色管子的移动式喷灌机在苗床上方前后移动着,雾化水均匀喷洒而出,绿油油的油菜苗显得更为水灵。而这些全靠工作人员一个小巧的遥控器就可完成。“之前都是通过人工拿着园艺花洒浇水,既费时费力费水又喷洒不匀,安装了这种移动式喷灌机之后,用水可节省一半以上。10亩地的大棚,有两台喷灌机就足够了。”相关负责人表示。

  实际上,在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这样的滴灌、微喷节水措施处处可见,通过采取节水灌溉的措施,园区年节水总量可达到约150万方,节省灌溉费用共计划500万元左右。而市水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全市灌溉面积348万亩,已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05万亩,占总灌溉面积近九成。目前,全市农业用新水量逐年下降,由2001年的17.4亿方下降到2013年的7.3亿方,降低了58%。据悉,2013年本市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01,比全国平均0.52高出35%。

  市水务局表示,节水薄膜的成本在几十元一平米,其他的软管就是普通的塑料管,成本均比较低。下一步,本市还将继续推进农业高效节水工作,力争到2020年,将农业用新水量由7.3亿方降到5亿方左右,农业农村用水全计量全收费,全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和水源保护区退出小麦等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59万亩。同时,严格用水标准,大田和露地菜200方/亩,设施作物500方/亩,鲜果果园100方/亩,成林后林地年蒸腾蒸发量不超过400毫米。对于林地草地,推广“清水零消耗”技术,优先利用雨洪水,充分利用再生水,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