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9.12.2014  00:48

清华产业的报国之路

来源:人民日报 2014-12-18 余荣华

  同方、紫光、诚志、启迪、第四代先进核能技术、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大型集装箱检测技术……这一系列知名企业、著名品牌、尖端产品,都源自同一所大学——清华大学。从首都西北角美丽的清华园起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以科技改变产业、改善民生、服务国家,这就是清华大学的校办产业。

  上世纪80年代初起步,2003年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步入现代企业制度运营轨道,今年总资产预计超过1300亿元,为打造一流学府的世界级产业航母,清华产业人已持续拼搏了30多年。

  坚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清华产业的报国之路。清华控股董事长徐井宏说,清华产业发展要努力成为高校产业的中国引领者和全球典范、产学研一体化的世界级标杆、清华大学总体发展的重要力量。

坚持产学研一体化道路

  清华控股,旗下众多企业、品牌、产品,有清华的品质和风范,却不刻意渲染“清华”的标识。

  清华产业始终坚持产学研一体化道路,把大学的优势、大学的价值,通过产业平台充分地为社会发展绽放能量、做出贡献。

  清华大学对于清华产业的要求是:真正成为清华大学成果转化的平台、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清华产业人说,清华控股可以不是传统经济的国家队,但应该是也必须是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国家队。

  从创建伊始,清华产业就以推动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培育创新创业企业作为发展使命。经过近30年的实践,已经逐步探索出有效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与良性互动的发展道路和生态系统,成功转化近50项清华大学重大科技成果,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2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9项,推动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温气冷堆、化学机械抛光机、重型燃气轮机等项目的转化落地。

  我国高温气冷堆核能技术在全球率先实现产业化,就是产学研结合一大成功案例。高温气冷堆是由清华大学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核能技术,具有安全性好、发电效率高、用途广泛等特点。但这一技术实现产业化需要开展大量的工程转化研究,同时存在大量的资金投入、产业配套和团队力量等资源需求。如何在体制上创新、解决当时产业化工作的困难?

  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2003年,清华大学与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共同组建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集合双方在技术研发、工程实践及行业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推动高温气冷堆产业化。2007年,双方又联合华能集团,出资组建了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的投资方。

  一个以企业为主体、面向市场和用户、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形成,整合三方优势资源:由清华大学核研院作为技术研发主体、由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工程实施主体、由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公司作为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的投资运营主体。这为我国在全球率先启动建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奠定了体制基础,按计划2017年前后可建成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

  清控人居建设(集团)是又一典范。在吴良镛院士带领下,几代清华学者创造性提出的人居环境理论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等相关院系、机构,建立交叉学科产学研一体化的学科共同体和产业集群,用多学科多成果为城市化进程提供全方位的综合解决方案。

  大学的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展陈艺术设计、水和固废处理等技术,通过清控人居转化为专业化的咨询服务产业,绿色建筑、建筑节能、环境照明、市政建设、新型住宅结构等技术转化为工程建设产业,数字城市、数字遗产、智能交通等技术转化为人居科技产业。

  清华控股总裁周立业说,承担清华大学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任务,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和责任,科技成果产业化增强了我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产业发展同时促进了教学科研。清控人居成立后,成为清华大学教职人员的科研实践基地、在校学生的专业教学实践平台,并承担起多项国家、区域和学校的重大课题。

报国梦想引导产业之路

  清华产业的发展,是清华人报国梦想之必然。

  国际上,对大学的评价,原来更多地和教学与研究相关,近年来,这些国际评价指标中加入了一些内容,例如大学的产业贡献。大学不仅仅是象牙塔,应该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直接服务,也许会越来越成为全球共识。

  在中国,高校产业的崛起有其重大的历史担当和光荣的历史因缘。

  改革开放初期,发展高科技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承担了不可推卸的使命。以科技和人才优势服务国家,兴办产业成为一条新的充满希望的路径。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清华人以科技成果为基础,组建起一个个公司,从学校到院系乃至一些教研组都拥有创新创业实体。从90年代中期到2003年,清华产业体系初步成形,同方股份、紫光股份、诚志股份三家公司在国内A股上市。

  2003年,全国高校产业启动规范性管理程序,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正式组建,代表清华大学统一持有、经营、监督和管理校办企业及学校对外投资的股权,同时完成学校资产与产业资产的界定、分离,步入现代企业制度运营轨道。

  2012年,清华控股发布新战略规划,清华产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徐井宏说,目前,清华控股致力于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创新型企业的孵化、投资与运营,产业涵盖多元化综合性科技实业孵化器、科技产业、创新服务产业、科技金融、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教育产业集群。

  产业在加速发展,产业的方方面面都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然而,唯有一样坚持不变,那就是融入血脉中的科技报国基因。

  由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研发的公共安全与应急技术,由清华控股旗下企业辰安科技成功产业化。作为中国首个公共安全应急解决方案提供商,辰安科技的产品与服务,不但成功应对国内多次重大自然灾害救援和突发事件处置,也广泛应用于国家级、省市级应急管理、北京奥运会等重大活动应急指挥系统以及人防安防、公安消防、安全监管、核应急、石油化工等部门与行业,并走向海外,为厄瓜多尔、委内瑞拉等国构建应急接处警与指挥控制系统。

  专注提供安检解决方案和服务的同方威视,主责起草并实施了中国核工业领域的第一项国际标准,多项产品为世界首创,集装箱检查等设备销往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海关、民航、城市轨道交通、铁路、公路、港口等领域,在全球大中型安检解决方案和服务中,占据26%的市场份额,与欧美厂商三分天下,其中大型集装箱检测系统市场份额居全球第一。外国领导人对中国技术竖起了大拇指。

投身国家创新产业振兴

  2013年12月初,清华控股旗下紫光集团以17.8亿元完成了对全球第三大通信芯片公司展讯通信的并购,此举震惊了世界集成电路领域和产业界。展讯的前身是清华科技园第一批孵化的钻石项目之一,由清华无线电系的一批校友自主创业起步,在集成电路领域拥有切实有效的技术路线和产业路线,后来在美国上市。据清华控股副董事长龙大伟介绍,清华产业并购展讯,并进一步收购全球第四大通信芯片公司锐迪科,目标是为中国的芯片和集成电路打造在全球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清华产业的布局,从来不简单地从经济指标着手,而是脚踏实地植根于清华大学的技术基础,投身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民族产业的振兴。

  清华控股旗下的多元化综合性科技实业孵化器以同方股份为核心,将信息、安防、节能环保作为主业,按产业链孵化培育了集成电路芯片、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知识网络、安防服务、环境工程等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十二大产业集群,拥有同方威视、同方国芯、同方泰德、同方人环等一批优质企业。同方股份的智能卡芯片产品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交通、票务、金融、电信、物流、军工等领域,自主研发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芯片系统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引领中国居民身份证进入智能时代,目前第二代身份证读写器80%以上使用的是同方芯片。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同方股份提供了全部赛事电子门票芯片及读写机具,百年奥运自此从纸质票据进入电子票据时代。作为首家通过备案的支持居民健康卡发卡的公司,同方股份几乎参与了所有推广城市的试发卡工作,已占有70%的市场份额。

  企业以创新为生命线。这是清华产业所有企业的共识。紫光股份着眼于行业领先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服务和平台化服务,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台云计算机“紫云1000”。博奥生物为生命科学与集成医疗领域提供创新性技术产品与服务,获国内外专利授权225项,主导起草7项行业标准、5项国家标准,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等10余项产品和服务为中国或全球首创。诚志股份拥有全球范围内D—核糖产品从制备到应用的完整知识产权,在D—核糖结晶细分领域中,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50%。

  清华控股旗下的创新服务产业集群,以平台运营、创新服务、技术转移为核心业务,致力于打造一个创新生态系统。启迪控股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促进高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快速成长,在国内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的孵化器、科技园区、科技新城近40家,其管理运营的清华科技园是享誉世界全球单体最大的大学科技园,入驻企业近800家,年研发投入超过50亿元。启迪控股还率先在美国硅谷创建首个中美跨境孵化基地,与俄罗斯、韩国、英国、以色列等国开展广泛合作。清控科创首创科技服务全链发展模式,不但拥有覆盖50余个城市及地区的科技园区网络体系,还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管理运营全国首个大规模集聚早期创新创业要素的特色街区——中关村创业大街,目前已有十多家新型创业服务机构入驻。

  同方知网运营的“中国知网”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数字出版与增值服务平台,拥有6000万固定读者、2.5万多个机构用户,覆盖43个国家和地区,2013年文献下载总量达20多亿篇,位居国内外同类产品在中国大陆年下载量之榜首。慕华教育运营的“学堂在线”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由高校主导的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OOC)平台,面向全球提供国内外一流名校的优质在线课程,目前有69门课程上线,累计选课人次76万。清华产业的这些项目,最重要的目标不是优厚的经济回报,最厚重的愿望是为国家未来埋下一颗颗创新的种子、夯实新兴产业的根基,假以时日必将成长起一片参天大树。清华产业的报国之路,也将不断迎来新的辉煌。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