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功能区差异发展 服务业增长挑大梁
到2020年,北京将实现第三产业提质增效发展、第二产业智能精细发展、第一产业集约优化发展,形成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相匹配、与经济发展方式相协调、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的高精尖产业发展格局。
到2020年,包括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0%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均达到53%左右,全市社会劳动生产率达到23万元/人,地均产出率增长30%以上,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2000亿美元左右。
近日,《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现代产业发展和重点功能区建设规划》发布,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昨日对此文件进行了解读。
支撑:产业功能区将差异发展
数据显示,2015年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实现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10年的40%提高到47.4%,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
这样的占比,还将在“十三五”期间再上一层楼。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市将按照分类指导、分业促进、分区施策、分步实施的原则,引导高端产业功能区和特色功能区差异发展,增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和带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能力。
据了解,按照不同的侧重点,未来本市重点功能区建设包括三个层次。
对已经成型的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将进行优化调整。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强化中关村、金融街、CBD、奥林匹克中心区内涵式发展,着力优化提升金融管理、高端商务、文化交流、国际交往等功能;加快推动经济技术开发区、临空经济区的产业承载能力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同时,本市将加快高端产业新区和特色功能区建设。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有序推动通州高端商务服务区、新首钢高端产业服务区、丽泽金融商务区、怀柔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等高端产业新区发展,支持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北京科技商务区、海淀北部生态科技新区、环球主题公园等特色功能区发展建设。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盘子上,北京将强化功能区联动协调与辐射带动,优化提升城六区重点功能区的首都功能承载能力,增强城六区外平原地区重点功能区的首都功能和产业承载能力,强化重点功能区带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能力,共同建设好“4+N”战略合作功能区。
驱动:生产性服务业成关键词
按照规划,本市的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北京最先瞄准的是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在《规划》中,北京将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制造业智能精细发展,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
“我们将形成一批拥有技术主导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技术服务业,强化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地位,发挥产业引领辐射示范作用。”相关负责人说。
为此,本市将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形成创新融合、高端集聚、集成应用、高效辐射的发展模式,不断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对首都经济贡献度和发展质量效益,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3%左右,带动服务业升级换代和劳动生产率提高。
创新:为市场主体增活力
相关负责人说,北京将突出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两个着力点,进一步激发市场和社会主体活力,挖掘消费者潜力,优化资金、人才等高端要素配置,提升北京服务、北京创造和北京标准的品牌价值,全力构建促进新消费、培育新供给、增强新动力的产业生态环境。
《规划》内容显示,北京将继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文化双轮驱动为重点推进改革创新,提升创新创业服务能力。
“我们将在制度上、政策上营造宽松的市场经营和投资环境。”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北京将建立完善公平竞争市场审查机制,加大对不利于创新创业的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及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调查和处置力度。
为了让钱能流动起来,本市还将创新投资运营机制,进一步鼓励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参与重点产业领域建设。(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耿诺)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