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拥堵地段拟控制停车位数量
昨天下午,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举行“加快治理‘大城市病’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联组讨论会。副市长张建东表示,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在交通拥堵地段,将视情况控制车位数量。
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高扬在联组会上表示,北京机动车管理现阶段主要采取“限购”、“限行”、“限外”等行政管控方式。虽然尾号限行“严控”,但机动车使用强度却在“增加”。他建议,通过严格控制出行车位供给总量,以及停车价格等方式,降低机动车拥有量和使用强度,逐步用经济手段替代行政管控。
张建东对此表示,在现有机动车保有量较大的情况下,缓堵需要综合利用经济、法律、行政的手段,尽量降低机动车的使用强度。目前,政府正在积极研究差别化停车政策,一方面尽量满足居民的居住停车,另一方面控制出行车位数量,尽量减少在交通拥堵地段的停车设施。“在居民居住停车方面,可以通过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比如在一些小区建设立体停车示范点等,另外进行社区自治,和机关大院采取错时停车的办法等,满足居民的居住停车需求。”
但是在出行车位供给方面,特别是在交通拥堵地段,张建东说,“不是所有地方都设置那么多车位”。以西单为例,因为大家都知道那附近车位少,所以市民去西单经常乘坐公共交通,或者打车,“应该说,停车位的多少引导了汽车的使用”。张建东表示,可通过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比如中心城停车价格高于外围其他区域,这样引导车辆尽量少进入中心城区。
垃圾分类在北京试点了多年,全市有80%有物业管理的小区一直在进行垃圾分类的试点,但居民依然不知道垃圾该如何分类。昨天的联组会上,还有委员提出,现在提倡居民扔垃圾要分类,但是在垃圾处理运输过程中却经常看到是一辆大车把所有垃圾一起拉走,如果垃圾分类扔却要合并运输,分类的意义何在?
张建东表示,垃圾处理的问题涉及到分类、运输、消纳等多个链条,效果不理想,“原因很多,并且互为因果”。张建东说,一方面,居民分类情况参差不齐,分类并不彻底,而由于居民分类不彻底,运输过程中又将垃圾进行了混装,而居民看到混装后,也就对分类并不认真。“这方面确实还要加强统筹,让分类更简单,更科学”。张建东说,可回收的和不可回收的,大家不好分别,今后垃圾分类将尝试更简单一些,餐厨垃圾用小桶单独存放,干湿分开。另外,餐厨垃圾也将由专门的密闭式车辆进行运输。昨天出席联组会的市城管委主任孙新军则表示,试点“简单分类”之后,还可以按清理时长将垃圾桶分为大桶和小桶两种,“比如大桶是不会烂的垃圾,小桶是会烂的,小桶半天就清理一次,大桶三天才清理一次,如果你扔错了垃圾,周围的邻居就要臭三天”。据孙新军透露,垃圾简单分类试点今年就将开始,目前城管委已有初步方案。(来源:北京青年报记者:董鑫)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