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科技创新合作中心建设推进会在市科委举行

29.07.2015  12:59

  为推进亚欧科技创新合作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建设,近日,中心秘书处在市科委召开中心工作推进会。中心秘书长、市科委副主任朱世龙同志,国际科技合作处处长陈刚,北京技术交易促进中心主任黄平,北京市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主任曲宏,北京市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会长熊正株等参加会议。
  亚欧科技创新合作中心由中国、新加坡和希腊三国共同提议建设,中心秘书处设在北京市科委。中心将致力于推动亚欧国家间的科技合作,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在亚欧国家间广泛、有序的市场化转移和应用。在今年4月份举办的“亚欧科技创新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70多位亚欧会议成员国代表一致肯定了中国在亚欧科技创新合作中心筹备期间所做的工作,并确立了中国在中心组织中的主导地位。目前,中心建设方案已经科技部、外交部、亚欧基金会讨论研究并通过。
  陈刚处长汇报了中心建设的进展情况,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他指出,中心建设将注重“两个结合、两个整合”,即结合“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结合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整合现有工作基础,包括中意、中以、中韩、中英等双边、多边的合作机制,将其纳入中心的组织框架,整合北京的创新资源,包括北京的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创新主体的资源等。
  他说,目前,中心秘书处的筹建工作已基本完成,工作机制正在建立和完善,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强与亚欧会议成员国的沟通联络,争取成员国加入中心,初步搭建开展工作的网络架构;着手建设中心线上平台,平台的建设要注意整合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及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平台的项目资源和渠道资源,要积极整合汇集北京的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渠道和资源;择机举办亚欧创新合作大会,在成员国之间开展科技交流、研讨、项目对接等。
  陈刚处长对中心建设过程中的一些难点和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他指出,要积极争取外交部和科技部的指导和支持,争取更多的国家资源来推动中心建设,用好现有合作资源和渠道,积极开拓新的合作渠道,推动重点国别、重点领域开展实质性合作。
  参会人员对中心建设献计献策,包括中心要发挥在促进官方及民间两个层面交流沟通的作用;通过平台、会议等形式加强中心成员国之间的沟通交流,并加强线上、线下互动;以中意技术转移中心、东盟技术转移中心的模式为借鉴,提升中心自身的能力建设,利用中意、中英、中以、中加等现有合作基础,吸引相关机构参与中心前期建设工作;将亚欧会议成员国依据地缘、文化、科技等因素进行分类,针对每一类别选取具有代表性国家进行沟通,加强合作,做到以点带面,扩充中心成员;对资源的整合和协调机制进一步的讨论,形成具体方案,做到1+1大于2;深入了解中心成员国的关切与诉求,做到有的放矢、中心工作与日常工作相结合等。
  朱世龙秘书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亚欧科技创新合作中心的建设要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结合。要把中心的建设框架(纲要)进一步充实细化;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多渠道利用国际资源;要加强与科技部、外交部、驻华使馆的沟通交流,整合现有渠道资源,整合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及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技资源,整合技术转移网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中意、中英、中以、中韩等创新平台,以及亚欧基金会和亚欧会议重点成员国的科技资源;要加强与相关机关、业务处室沟通协调,形成合力;要与产业界、学术界和金融投资圈建立联系,通过政策、机制吸引其参与中心发展;要召开系列座谈会、对接会和研讨会等,扩大影响、推动合作,适时召开第二届亚欧科技创新大会;要开展联络点建设工作,以点带面,考虑地缘、文化等因素对亚欧会议成员国进行分类,着重加强与重点国家的沟通,有针对性地推动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