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 | 青春“弄潮儿”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激励我校广大青年学生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引导青年学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学校决定选树十名在精神文明建设、学术创新、躬身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生,授予学校颁发的在校生最高荣誉“五四青年标兵”称号。他们是:
魏亚杰
魏亚杰,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3级本科生。现任13级能动党支部书记、能动131班班长,曾任学院学生会副主席。针对离心泵使用过程中非定常叶片流激震动严重影响运行可靠性的问题,他们团队找到一种对叶轮叶片定量修型的办法改善了该问题,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目前处于实质审核生效阶段。魏亚杰同学荣获科技发明作品获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优胜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并先后主持北京市级、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并获北京市三好学生、校优秀大学生党员、校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获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作为班长,带领班级连续三年获得“优良学风班”称号。
韩敏晖
韩敏晖,理学院2013级本科生。曾担任理学院学生会常代会主任。参与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项目,发现一种新的α,α-二氘醇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该反应有望替代昂贵且易燃的碱金属氘代物为媒介的还原氘化反应,和现有的氘代方法相比有显著优势,应用前景广泛。该成果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在国际著名化学期刊《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韩敏晖同学曾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Honorable Mention、北京市第八届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一等奖、北京市第七届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三等奖;并荣获2015北京国际田联世界田径竞标赛优秀志愿者、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称号;获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理科基地奖学金等。
徐璐
徐璐,经济管理学院2013级本科生。专业成绩和综合测评均排名第一,曾连续5学期GPA专业排名第一。针对北京市菜农对大量使用农药影响环境的认知程度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问题,在北京市2个区14个村进行调研,获得343个菜农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文核心期刊《江苏农业科学》上发表了文章。先后主持了国家级创新项目、URP,并作为学术代表参加第五届新时代中国青年经济论坛。徐璐曾荣获北京市三好学生、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获得2015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北京市一等奖、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预赛三等奖、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三等奖等各类竞赛奖项;并获得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
杨圣慧
杨圣慧,工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所做成果为多旋翼无人机植保作业提供参考依据。他主要参与了基于激光雷达的雾滴空间分布检测系统的设计与试验、多旋翼植保无人机作业参数与雾滴穿透性模型的构建与分析,以及多旋翼植保无人机下洗流场分布特性的描述与验证等研究,曾赴涿州、蠡县、蓬莱等地自主设计开展试验。他的成绩位列机电系2015级硕士研究生第一名,以学生第一作者发表SCI 2篇,EI 1篇;撰写国家发明专利1项。杨圣慧曾获得“大北农杯”第一届全国农林院校研究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第五届国际精准农业航空会议“优秀论文奖”;并获得中国农业大学“优秀辅导员”、中国农业大学“十佳学生党员”等荣誉称号。
马文强
马文强,生物学院动物生理学专业2015级直博生。在2015-2016年寨卡病毒在南美爆发之际,他和实验室其他成员在前人成果的帮助下,利用自己实验室雄性生殖研究上优势,构建了寨卡病毒感染小鼠生殖系统的敲除鼠模型和野生鼠模型。通过实验,他发现寨卡病毒能够特异感染雄性小鼠睾丸和附睾组织,引起睾丸炎和附睾炎,并造成睾丸永久性损伤,最终导致雄性小鼠不育。相关工作整理成文章后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国际生物学权威期刊《CELL》上,受到广泛关注。马文强同学荣获博士国家奖学金、博士一等学业奖学金等、硕士二等学业奖学金。
刘夫国
刘夫国,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2013级博士研究生。他积极开展食品添加剂与功能因子稳态化方面的研究,首次系统研究了食品生物大分子共价复合物对功能因子的稳态以及在人体胃肠道中的控制释放作用,通过设计不同载体来改善功能因子的应用性能,进而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研究结果对开发新型多功能食品配料,实现功能食品中营养素强化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赴美国麻省大学进行联合培养,留学期间取得丰硕成果。在博士研究生期间,他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累计发表SCI收录论文16篇(其中ESI前10%论文10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刘夫国同学连续两年获得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博士一等学业奖学金等。
赵国
赵国,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他基于先进纳米材料和传感器技术开发了多个电化学传感器用于检测重金属,提高了重金属电化学检测的灵敏度和抗干扰性。将化学计量学、机器学习算法与化学修饰电极结合,有效改善了共存离子的干扰问题,提高了重金属的检测精度。同时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电化学和传感器技术开发了基于物联网的酶生物传感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系统,实现了农残检测和信息共享。博士期间他参与了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的结题工作,863项目子课题的研究工作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土壤重金属溶出伏安快速检测干扰机理研究”的申报和研究工作。赵国同学曾获得各类竞赛和荣誉国家级3项,省级6项。获得包括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奖学金7项。发表SCI论文11篇,累计影响因子26.336,其中ESI前20%两篇。申请发明专利9项,授权5项。
郑超
郑超,园艺学院2013级本科生。植韵园艺创始人,曾任国旗班班长、植韵公司CEO等职务,现为就业指导中心17届专职辅导员。本科期间自主创业,并于2016年独资成立公司,借助专业知识做园艺推广服务。他将修德与利民紧密结合,关怀弱势群体,在立德社工担任公益讲师;他致力于园艺事业,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市区妇联、西城园林局园艺推广中心合作,进行家庭园艺培训,并作为CCTV10特邀嘉宾进行节目录制;带领植韵团队走进高校举办创业分享会和园艺讲座。曾荣获北京市“先锋杯”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KAB创业讲师资格证、CCTV10健康之路特邀嘉宾证、立德社工公益讲师等讲师资格证,并获得“为爱点赞、寻找青春担当”市级一等奖、社会工作奖学金、超大奖学金等奖学金。郑超的创业项目荣获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全国农业创业大赛最佳学生创业奖。
张蚌蚌
张蚌蚌,资源与环境学院2013级博士研究生,现任博士132党支部书记。他连续五年对广西、新疆、内蒙、河南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小块并大块、互换并地等农民权属调整与国家农田建设相结合的耕地利用系统优化模式,即农业经营组织形式与农田工程相结合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他连续三年带领我校本科生参加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的农村调查,调查报告受到中农办、农业部等领导赞扬。2016年参加“百名博士老区行”科技服务,为广西上思县领导、农民做“小块并大块”科技培训。2015年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留学期间,撰写3篇SCI,钻研APEX生产力模型,以期支撑我国耕地质量管理;研究成果在美国土壤学国际会议上墙报展示,收到同行好评。硕博期间,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10多项课题,累计发表SCI等论文15篇。他带领支部同学开展文化自信等“两学一做”活动,开展红色“1+1”科技服务,并获先进研究生党支部。张蚌蚌同学曾荣获中国农业大学三好学生,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党员,优秀实践个人等荣誉;获硕士、博士国家奖学金,博士一等学业和科研优秀奖学金,硕士学习优秀奖学金;并获得路易达孚创新人才一等奖,第一届全国农林院校研究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第五届全国土地资源管理博士论坛三等奖,获北京大学两岸四地创新人才二等奖,连续三年获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农村调查研究三等奖。
李博
李博,人文与发展学院2014级博士研究生,近三年来他通过对贵州、云南等10余个省份的调研,对中国目前所实施的精准扶贫与贫困治理机制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撰写的政策专报为中央领导和相关部委的决策提供了相应的依据。他在博士研究生期间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相关部委研究课题10余项,在CSSCI期刊上发表文章9篇,其它公开刊物发表文章7篇。李博同学曾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第二届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三届文澜论坛二等奖,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论坛优秀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八届博士生论坛三等奖。2016年荣获博士研究生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研究生“三好学生”和校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2016年入选中国科协高端科技创新智库青年人才库,获批中国科协高端科技创新智库青年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