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坚持”推进青海防沙治沙工作提速增效
18.11.2015 01:09
本文来源: 林业网
通过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和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试点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等国家项目的实施,提高了防沙治沙建设成效。 “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防沙治沙面积37.13万公顷,完成投资7.56亿元。在共和、贵南、都兰、海晏县和格尔木市建设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投资1000万元,完成治沙造林3.67万亩。
依托柴达木盆地种植枸杞的区域优势,大力发展枸杞等产业,建成德令哈、格尔木、诺木洪万亩枸杞基地,经济效益显著,带动了农民增收,实现了治沙、经济效益双赢。目前,全省枸杞种植面积达到43.95万亩,种植区域从柴达木盆地扩展到共和盆地,呈现规模化、区域化发展趋势。沙区枸杞产业的兴起,促进了柴达木盆地经济的发展,为治沙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明确防沙治沙工作实行政府负责制,建立了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全省已设立封禁保护区8个,总面积达894.3万亩。科学核定载畜量,实行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科学利用,保护草地生态系统,防治草地退化沙化。
在治沙造林过程中,各地坚持实行“谁承包、谁治理,谁开发、谁受益,可以继承、转让、拍卖,长期不变”的政策;提出“三放开”,即对造林绿化开发治理荒山、荒滩、荒沙的投资对象、投资渠道、投资形式放开,无论国家、集体、个人都平等对待。
针对不同沙区特点,因地制宜,多措并举,首次在柴达木盆地青藏铁路沿线采用滴灌造林技术营造护路林127公里,造林成活率95%以上。在共和盆地沙珠玉建设农田防护林体系,采用机械固沙和生物固沙相结合,灌溉造林与无灌溉条件下扦插、直播造林相结合的荒漠化防治模式,形成由封沙育草区、固沙试验区、农田林网相结合的比较完整的防护体系。在贵南黄沙头风沙前沿地段开展万亩治沙造林,建立了6万亩杨树深栽造林治理示范区;在青海湖环湖地区采用人工草方格沙障固定流动沙地技术,改变风蚀下垫面后采用沙棘带土坨植苗造林技术,固定流动沙地。经过治理,建成沙棘固沙林6万余亩,治理面积10万亩,探索了一套高海拔地区沙化土地科学治理的模式,加快了防沙治沙进程。
本文来源: 林业网
18.11.2015 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