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网]吴晓球:互联网金融风险不一定比传统金融风险大
“无论从已有的数据还是理论分析,不能得出互联网金融风险一定比传统金融的风险大,更重要的是互联网金融风险基于脱媒的方式产生的,金融服务、金融创新是朝着两个方向走的,脱离传统的媒核心是降低成本,脱媒的原动力是降低成本提供高质量的便捷服务。”3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球在2017博鳌亚洲论坛“财经-智融时代早餐会”作出上述表示。
“有些互联网金融案例接近于庞氏骗局,有些是我们把互联网金融妖魔化了”。吴晓球指出,新的技术对甄别风险和信用比传统的手段更加精密、科学、系统,大数据平台的确提供了比传统金融更加准确的甄别和风险计算功能。所以,个别案例有时候夸大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
“金融业态的进步是趋势,未来科技的力量还是很重要,如同当年蒸汽机的发明,实际上后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我认为互联网的业态也会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我们不要认为未来人没有作用了,没有那么悲观。”吴晓球在会上表示。
以下为吴晓球发言实录:
吴晓球:刚才波明总把问题做了概括,的确金融技术的进步应该说是一个趋势,为什么互联网金融在中国会有如此快速的发展,刚才焦可总讲了一点,包括美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所以美国很难做,因为他市场化程度高这个是一个原因。中国的金融体系市场化程度比较低,就是多数人多数企业难以在现有的金融体系获得相应的金融服务,就是金融体系有结构性的功能缺陷,基于这个加上金融技术的进步,所以推动了整个金融业态的变化,当然金融业态的变化在中国基于两个原因,刚才所说的我们市场化程度很低以外,金融服务缺失以外还有其他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第一,中国金融市场的规模很大,因为所有能够互联网金融的领域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这个市场的空间非常大,而且利润非常丰厚,如果说市场规模小利润很薄的里面不会进入,因为他觉得规模化的东西,所以刚好金融是即商业领域之后的又一个比商业更大规模的市场,所以是容易进入的。
第二个更重要的是,他的产品一定要标准化,所有的领域如果产品不能标准化,他也不会进入的。你只是一个个性化的服务,产品是标准化的也是要进入的,这三点看到了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非常的快。我在2015年花相当长的时间主要研究互联网金融,当时写了一本书,这个书当时有案例分析,我的书名叫做互联网金融逻辑结构,主要从金融理论的层面看争取互联网金融层面的价值,以及为什么如此蓬勃的发展要了解内在的逻辑。
后来去年美国马希尔公司(音)翻译成英文了,后来英文版也出来了,因为他们觉得我们挺有意思,美国学者什么东西都研究,维度这个好像是空缺,我我想这个就是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价格。
第二,我们要看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我个人认为无论从已有的数据还是理论分析,我们不能得出互联网金融风险一定比传统金融的风险大,更重要的是互联网金融风险基于脱媒的方式产生的,金融服务金融的创新是朝着两个方向走的,第一脱媒脱离传统的媒核心是降低成本,脱媒的原动力降低成本提供高质量的便捷服务这个经过金融脱媒的两个基本力量,所以这个地方来看我认为是基本的趋势。
第二,我们新的技术也说明了对甄别风险和信用比传统的手段更加精密科学系统,这个上面来说大数据平台的确提供了一个比传统金融更加准确的金融甄别和风险的计算功能。所以,我们有的时候可以看到,我们把一些个别的案例夸大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有些是互联网金融本质上还是有差别的,他接近于庞氏骗局,有些我们把他妖魔化了。
互联网金融最重要的业态最核心的业态是支付,我们互联网金融具有脱媒的功能是支付,而不是P2P也不是网上财富管理的确脱媒了,我们第一次脱传统金融的融资的媒,市场发展之后特别是证券化脱传统金融的媒,这个是脱传统金融支付的媒,这样一来传统金融本大两大功能一个融资一个支付这个推动传统金融必须变革,我想这样两个也支持了,我信说第二个不能过分夸他了,支付的风险基于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特别是基于移动平台的支付它的安全性应该说不会比传统金融的风险会高,应该说还要比他更加安全更快更便利,比如说微信支付比传统的要快要便捷,包括阿里巴巴这种支付业态,所以有的时候央行出台了互联网金融关于支付的客户角度来说我觉得没有必要。
一天只能支付五千块这个东西很麻烦,因为这个东西有的时候比如说转帐,五千块一转就开始下面的东西了,因为没有理由没有证据表明第三段支付风险比传统支付高,你只是说因为他发展了,对于传统金融的支付业态产生了重大挑战影响了资金转移,实际上这个推动传统金融变革的一个动力。
第三,金融业态的进步是一个趋势,刚才李若谷行长他怀着对于人类的一种忧虑,我可以理解他这个情怀,但是未来可能科技的力量还是很重要的,如同当年蒸汽机的发明,实际上后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我认为互联网的业态也会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我们也不要认为未来人没有作用了,我还是没有那么悲观。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