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挂云帆济沧海——北京旅游业"十二五"回眸

16.12.2015  18:19

  “十二五”时期是北京旅游业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五年。在这5年中,北京旅游业迈入了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发展的轨道。五年来,北京旅游总人数累计增长了50.2%,旅游总收入累计增长66.8%,实现了3000、4000亿元两个突破,旅游总收入和游客接待总量稳居全国城市前列,给“十二五”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人数、收入双增长旅游业向支柱产业迈进

  “2011年初,北京市旅游局正式更名为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与此同时,北京市政府决定每年拿出10亿元专项资金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开局之年的这些重要举措,就此开启了北京旅游业发展历史上不平凡的五年。”北京市旅游主任宋宇告诉记者。

  下面的这组数据,是对宋宇所说的“不平凡”的最好诠释。

  从“十一五”末的2010年至“十二五”末的2015年,北京旅游总人数累计增长了50.2%,平均增幅8.5%,年接待游客规模从1.84亿人次稳步增长到2.7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累计增长66.8%,年均增幅10.8%,从2768亿元稳步增长到2015年的4616亿元,实现了3000、4000亿元两个突破。旅游总收入和游客接待总量稳居全国城市前列。

  2014年,北京旅游业增加值达到1596.1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57.8%,年均增幅12.1%,占全市GDP的比重从7.2%上升到7.5%。2014年旅游餐饮和购物消费额2142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47.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23.5%。2014年旅游特征产业投资额614.9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14.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比重为8.1%。旅游业正向首都支柱型产业迈进。

  截至2015年,全市星级饭店总数达554家,旅行社达1602家,A级旅游景区227家,其中五星级饭店62家,位于全国城市之首;5A级旅游景区8家是“十一五”末的2倍。

  5年中,北京的旅游产品日益丰富,已形成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等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科技旅游、文化旅游、工业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京郊旅游等新型旅游方式蓬勃发展,中医养生、精品文博、体育赛事、休闲农庄、采摘篱园、汽车营地等新兴业态正在兴起。

  体制机制创新旅游破茧成蝶

  2011年初,北京市旅游局更名为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并纳入市政府组成部门。旅游委的设立,不是简单的名称改变,而是发展理念升华、管理职能调整、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思路拓展的重要体现,传递出首都“十二五”发展变化的信号,也标志着首都旅游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进一步激发体制机制创新带来的活力与潜力,北京创建了首都旅游产业发展联席会和旅游委兼职委员机制。

  旅游委兼职委员机制则是由市交通、商务、文化、文物、外事、公园管理中心等6部门相关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在资源统筹、产业促进、市场监管等方面有效发挥各自作用。近期,结合全面深化旅游综合改革,北京市旅游委拟将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委、市国土局等重点部门列入,以便于更好地统筹推进工作,特别是解决一些重点难点问题。

  “北京的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重点从创新旅游产业发展方式、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理念、旅游管理体制机制以及突破制约旅游发展的管理瓶颈等方面着手。”宋宇介绍说,具体包括探索综合考虑常住人口和旅游常态人口,确定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配套用地指标。推动政府公共服务设施和单位向旅客开放。培育新的消费热点,释放社会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按照常态旅游接待人数,建设旅游附属公共服务设施。优化空间开发格局,通过发展旅游业对荒山、荒坡和废旧工矿进行生态修复。制定促进各类企业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发展旅游业的政策措施。鼓励符合条件的传统民居从事旅游接待和住宿活动等等。

  前不久,北京出台了《深化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记者了解到,北京市旅游委将简政放权作为北京全面深化旅游改革的“先手棋”,厘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协会、市级与区县的关系。行政许可事项和流程进一步精减合并,3A级及以下景区评定、三星级饭店及以下星级饭店评定、旅行社分支机构备案等事项已下放到属地旅游部门负责。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资本运作长袖善舞

  2011年起,北京市政府每年拿出10亿元专项资金,对于加快北京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1年至2015年,旅游产业资金支持项目共计230个,平台建设2个,支持金额共计222136.93万元。其中,支持市级重大旅游产业项目18个,支持金额27164.56万元。包括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项目、世界旅游城市体验中心项目、北京昌平乐多港文化体验区旅游设施建设项目、天安门城楼公共旅游设施更新改造项目、大兴区世界月季洲际大会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等;通过对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古北水镇旅游有限公司等52家企业实施2.41亿元的资金奖励,有效带动了28.92亿元规模的社会资本投资旅游实体经济建设。

  5年来,旅游产业资金的持续投入,对完善首都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促进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北京旅游委清楚地意识到产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赖财政的投入,而应该积极发挥北京金融中心优势、促进旅游资本更好更多地在北京集聚。2012年,北京市旅游委使用旅游发展资金1.5亿,募集社会资本8.5亿元,建立了全国第一支旅游产业基金——规模为10亿元的北京旅游产业引导基金。这是政府资金扶持方式的创新尝试,目的是引导更多社会资金进入北京市旅游产业。北京市旅游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累计投资金额达到7.2亿元,实际拉动社会资本对北京旅游投入70亿元。旅游开发特别是旅游大项目明显增加,古北水镇、环球影城、岔道古城等重大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北京市旅游委正在推进建立20亿规模的京郊旅游休闲投资基金。

  为进一步推动京郊旅游产业发展,缓解产业内广大中小微经营主体融资难题,2014年,北京市旅游委使用旅游发展资金1亿元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旅游担保平台——京郊旅游融资担保服务体系。通过国有政策性担保公司的市场化经营模式,发挥信贷中介和融资杠杆作用,提升信贷规模和资金效能,在不低于十倍放大政府的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重点支持中、小、微京郊旅游群体和3A级以下景区改造升级,适当支持京郊旅游重大项目建设。

  担保体系的设立转变了传统财政资金使用方式,进一步发挥政府政策性资金的引领作用,借助担保杠杆作用实现政府扶持资金的有效放大,一方面减少了财政资金对京郊旅游的直接补贴,财政资金实现保值增值;另一方面能够引导金融机构聚焦京郊旅游产业开展系统化服务,带动更多金融资金流入京郊旅游产业,缓解京郊旅游从业者特别是京郊旅游中小微群体的融资难题,进而推动整个京郊旅游产业实现提档升级。截至2015年10月31日,京郊旅游融资担保服务体系累计批准京郊旅游项目222个,其中:旅游民俗户批准172户,批准金额3.0088亿元,放款2.1977亿元。未来3年内,累计融资担保规模达30亿元以上,可以支持像周佳平那样的1万多户民俗旅游户经营发展,改善服务设施和条件。

  除此之外,北京还成立了北京旅游资源交易平台,并于2013年9月开始运营,这是全国第一家正式开市交易的旅游类交易平台,其宗旨是为地方政府、旅游企业以及关注旅游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机构提供旅游项目招商、旅游企业融资、旅游企业股权交易、旅游实物资产交易、旅游产品发布等各类服务,促进旅游资源与社会资本全方位对接。平台自成立以来,共发布项目520余个,涉及金额1800多亿元,其中成交项目70多个,成交金额达29亿元。2015年平台还召开了京津冀旅游投融资项目推介会,三地共有200多个旅游投融资项目正式亮相,总投资达1200亿元,其中现场签约及重点包装推介项目的投资金额累计近500亿元。

  过境免签、离境退税助力北京入境游发展

  经国务院批准,从2013年1月1日起,北京对美国、英国、法国等51个国家持有第三国签证和机票的外国人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北京是全国首个实施该政策的城市。著名财经媒体《华尔街日报》分析认为,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对一些想参观中国的游客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吸引一些往返于欧洲和澳大利亚,并在曼谷、新加坡或香港做短暂停留的游客。

  为推动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顺利实施,北京市旅游委及各相关部门为过境免签游客设立了专门的网页,提供相关政策解读、咨询服务热线以及北京旅游服务等。首都国际机场T2、T3航站楼为“72小时过境免签”开辟了专用通道,并在机场入境处显眼位置贴上指引牌。在T3航站楼,“72小时过境免签服务”的旅游咨询处已正式运营,印有中、英、德、日、法等多国语言的《72小时过境免签服务指南》、《北京旅游手册》被摆在T2、T3航站楼的咨询处柜架上。同时,首都国际机场第一个以营销北京旅游商品为特色的“北京礼物”店也亮相T3航站楼3层隔离区,为游客增加购物选择。

  经过宣传引导,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效应逐步释放,2014年过境免签游客数量超过了4万人次。这一政策对我国扩大国际交往、树立对外开放旅游形象、促进首都经济快速发展、强化北京国际化城市影响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5年7月1日,北京作为首批城市,率先面向境外旅客实施购物离境退税政策。截至2015年11月10日,北京市单笔退税商品销售额超过10万元的已达11笔,最大单笔退税商品销售额高达89.87万元,由“爱马仕”北京第二分公司开出。

  近年来,市旅游委整合优质资源,发挥设计力量雄厚的优势,打造了“北京礼物”品牌,推出8大系列2000余款产品,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北京礼物”品牌的影响力和对入境游客购物的吸引力,将直接促进“北京礼物”等民族品牌、传统老字号发展,也将进一步带动首都特色商品和自主创新产品的销售,更能从远期发挥“孵化器”作用,扶持和推动“中国创造”、“北京礼物”逐步走向世界

  2014年12月27日,纽约举行第88届梅西百货感恩节大游行,数百万民众走上纽约街头庆祝感恩节。史上首个中国主题花车——“美丽北京欢迎您”成为今年游行队伍的最大亮点。“美丽北京欢迎您”主题花车以独特的东方韵味和北京旅游主题元素,以热闹喜庆的中国红为基调,万里长城、天坛主体祈年殿、南锣鼓巷标志性牌楼、烽火台、石狮、华盖等典型元素,展现了北京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资源和气象万千的古都底蕴。

  政策护航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此次花车游行是北京旅游海外市场推介的又一创新之举。为吸引海外游客造访北京,除了实施过境免签、离境退税政策之外,北京在创新海外推介方式上更花了一番心思,抓住中美旅游年、中印旅游年、中韩旅游年、巴西世界杯等有利契机,深度推介北京城市形象和旅游资源。先后举办了哥本哈根“北京周”活动,北京旅游元素首次植入美国NBA赛事以及花车巡游旅游等推广活动,让北京旅游形象逐渐深入人心。

  “十二五”初期,北京明确提出了“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的京郊旅游发展思路,推出了国际驿站、休闲农庄、采摘篱园、民族风苑、乡村酒店、养生山吧、生态渔村、山水人家、葡萄酒庄、汽车营地等10种新业态,形成了乡村旅游的“北京模式”。从2014年开始,加紧实施旅游休闲步道建设和传统村落建设两个“五年行动计划”,努力构建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主导、新型业态为特色的京郊旅游产品体系。目前,北京市共有市级民俗村207个、市级民俗户9970个,特色沟域17条,特色业态390家。2015年前三季度,京郊旅游接待规模达296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29亿元。

  京郊旅游的蜕变是北京旅游业“十二五”期间实现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着眼于旅游业对首都经济社会的独特作用,北京积极探索旅游业转型升级途径。从追求旅游人数、规模增长向提升旅游业质量和提高消费水平转变,实施旅游精品工程,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充分发挥北京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开发推出中医养生、体育赛事、文化演出、精品文博、商务会展等旅游新业态,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北京礼物”是北京精心培育的旅游商品品牌。“十二五”期间,北京实施旅游商品品牌提升工程,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做优做强“北京礼物”等特色旅游商品。北京还出台了《关于扶持旅游商品发展的暂行办法》,推动企业设立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展示中心和交易中心,实现旅游商品研发、生产营销一体化。“北京礼物”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已开业和试营业礼物店近百家,在售“北京礼物”近2000款,“北京礼物”电子商务网站投入运行。

  2012年作为北京旅游环境与公共服务提升年,旅游环境与公共服务体系三年建设《指导意见》全面实施,智慧北京旅游《行动计划纲要》(2012—2015年)正式启动,北京旅游休闲公共服务能力位居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首位。

  “十二五”期间,立足首都城市功能定位,按照城区挖掘存量、郊区开发增量的思路,北京统筹规划、重点打造19个旅游功能区,使其成为投资消费双轮驱动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增长点。

  北京还首次发布了做好旅游功能区规划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旅游功能区的规划建设,着眼于促进北京旅游资源由观光游向观光与休闲度假相结合的深度体验游转型,整合“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构建旅游要素聚集区和服务区。通过3年努力,北京将建成3—5个综合收入超百亿元的旅游功能区,每个郊区至少建设一个具有带动作用的旅游综合体、一个民俗旅游示范乡镇,开发一种主打旅游特色商品,使京郊旅游人均消费水平增长一倍,一成以上的农民纯收入增长依靠旅游产业,旅游产业对区县GDP的贡献增长一个百分点以上。

  北京旅游功能区规划建设的重点将按照城市功能定位,围绕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四大功能区的旅游资源特点和规划建设目标,创建各具特色的旅游发展功能区。其中,首都功能核心区包括中轴线文化旅游体验区、前门—大栅栏文化商业旅游体验区、什刹海—南锣鼓巷休闲旅游体验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包括海淀“三山五园”文化旅游景区、朝阳商务旅游体验区、石景山数字动漫娱乐区等;城市发展新区包括通州文化旅游区、房山北京源·文化旅游区、大兴首都新机场旅游休闲集散区等;生态涵养发展区包括密云国际绿色休闲旅游产业综合示范区、延庆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等。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北京成立了由市政府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协调市级相关部门推动全市重大旅游产业项目建设;旅游功能区所在区县成立功能区规划建设协调小组,统筹本区县功能区建设和保障项目落地,功能区重大项目纳入“绿色审批”通道。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市总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旅游大项目近100个,总投资超过4000亿元,其中总投资在5亿元以上的旅游大项目有40个,总投资超过2500亿元。

  国际影响力提升世界聚焦北京

  2012年9月,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WTCF)在北京宣告成立,“旅游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成为联合会全体会员的共同期盼。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城市为主体的国际旅游组织,总部永久设在北京。

  2013年WTCF举办的北京香山旅游峰会上,首次推出了由中国城市主导制定的世界旅游城市服务指南,首次发布了引导世界旅游城市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评价体系。2015香山旅游峰会首次走出国门,在摩洛哥王国的拉巴特市和非斯市召开,发布了《中国公民出境(城市)旅游消费市场调查报告(2014-2015)》和《世界旅游城市发展报告(2015)》。

  “十二五”期间,北京与世界近百个旅游城市和组织建立了旅游合作,并与其中多数城市签署了旅游交流合作协议或备忘录,年均接待20多个城市和地区旅游部门的来访,并走访10多个旅游合作城市,积极参加国际和地区性的相关旅游活动。在APEC会议接待、冬奥会申办等重大活动中,北京旅游显示出了令人刮目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