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云居寺28年零火情背后:精细化消防管理是“真经”

10.08.2016  04:04
  云居寺,初名“智泉寺”,坐落在北京西南郊70多公里处的房山区白带山下,寺院座西向东,环山面水,形制宏伟,特点是“因经而寺,寺以经贵”,由云居寺、石经山、藏经洞、唐辽塔群构成中国佛教文化一大宝库,建寺史可追溯到1400年前隋末唐初,经过历代修葺,形成五大院落和六进殿宇,寺院占地面积70000平方米,是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荣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享有“北方巨刹”盛誉。
  迄今香火旺盛的云居寺,除了佛经,还有一套管用见效的“防火经”,1988年以来该寺院28年间未发生一起火警、火情或冒烟事故。炎炎夏日,笔者走进云居寺采访文物古建夏季消防检查,碰巧该寺院正在模拟地藏殿前的香炉冒出一米多高火焰,附近僧人、居士、保安员和职工拎起灭火器、拔下保险销、打开消火栓......在僧俗众人的配合下,初生的火魔不到3分钟就被降服了。
  “既要防火,也是玩火
  大殿门口“两宝”:灯池和炉盖
  文物古建防火是自然的,但是如何理解“玩火”呢?云居寺管理处副主任李曙平形象幽默的介绍打开了话匣子。他说,消防安全是寺院安全中的首要确保的。但作为一个宗教场所,香客、僧侣、居士供香点灯是必须做的。为了提高防火管理效能,在“玩火”的同时把火源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云居寺有他们的“防火经”。李曙平说,寺院内规定,所有大殿除了每年初一、十五动用明火以外,其他时间全部禁止在大殿燃香和点灯。作为宗教场所的主要大殿,毗卢殿举行浴佛节等重要活动香火旺盛期间,动用香火由僧人、工作人员现场看护、死盯死守。大殿内禁止明火,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每个大殿都由木制结构。另一个是每个大殿佛前都搭有幔帐,一有风便随风摆动,如果动用明火,一旦引燃幔帐将会瞬间引燃整个大殿。
  虔诚香客点灯怎么办?李曙平说,云居寺倡导“三支香” 文明燃香,改卖香为送香,控制住了违规“烧高香”的安全隐患,印发文明规范燃香手册并通过寺院广播,引导香客敬文明香、敬安全香、敬环保香,在每一处香炉处设置专人看护、配置消防水桶,为防止冬天气温低水容易结冰的问题,他们往水里加注食盐,确保“消防水”正常使用。但是针对一些在大殿内供奉莲花灯的香客,寺院为确保消防安全“万无一失”,在每个大殿的门外都设置了灯池,香客点完后,便会有居士看护将莲花灯放在灯池内,保证将火源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另外,每个大殿门前的香炉是一个防火的重点部位。对此,云居寺为每个香炉配套设置了“大铁盖”,遇有大风天气,便会及时盖上,防止因风力过大,将香炉火星吹散引发火灾。
  “不怕偷抢,就怕着火
  做好消防“两头”:责任和义务
  “不怕偷、不怕抢,就怕一把火烧精光!”李曙平说,自己在云居寺整整工作28个年头了,有一个“好传统”就是从管理主任到普通员工,从修行僧侣到信道居士,大家每年都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消防安全是头等大事。李曙平说,云居寺作为“千年古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使文物被偷被抢了,可以追查回来,但是消防安全不能有任何闪失,因为文物一旦发生“走水”,便是毁灭性的结果,因此自己把消防工作当成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用李曙平的话说,消防安全不是给别人干得,只有把自己分内的安全干稳当了,才能确保寺院的安全,寺院安全了、不着火,才能确保日常文物保护、旅游接待的顺利进行,李曙平在云居寺工作28年以来,还没有发生过火情、火警。
  “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主管消防工作15年,李曙平不言功苦,他说这其中离不开全体员工扎根山区、兢兢业业地工作,特别是保卫工作人员,无论酷暑炎热,还是冰天雪地,除监控24小时不间断巡查检查外,保卫工作人员每天三次的全寺巡逻检查“雷打不动”,刮风下雨更要坚持,因为这些天气更容易造成电线点火,包括暴雨、雷电天气对消防技防设施的损害。“做好消防安全,我们永远在路上!”李曙平说,居安思危,越是在安全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把工作做得精些再精些、细些再细些、实些再实些。
  云居寺位于白带山下,寺院座西向东,环山面水,特殊地理位置,致使云居寺每年春秋季节都面临很大风力。为了确保火灾可控,寺内根据风力随时发布预警,譬如在各大殿明显位置设置警示牌和标志,提示广大游客和香客禁止点香、使用明火,防止发生火灾。秋天枯枝繁叶,竹林虽然四季常青,但北风呼啸,也时常有黄花落叶……云居寺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及时进行清理。“冬天取暖,怎么防火?”云居寺冬季取暖设备全部换成了电暖器,为确保电暖器的安全使用,他们专门制定了《用电管理制度》,其中就要求每个电暖器实名制登记,都要责任到人,电暖器上方不能覆盖,下班后电暖器电源插头统一放置在窗台上,巡视检查人员确认电暖器断电后才能闭殿。
  “都是重点,不可分割
  重点攻破“两难”:防雷和防人
  “最困难的首先是防雷,特别是球形雷!”李曙平介绍说,防范雷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将是我们下一步重点攻破的难题。每年的雷雨季节,直击雷还好一些,可以通过避雷针将雷转换到地下。最可怕、最惊心、最头痛的是“球形雷”,呈火球形,不可预知、不可控制、飘浮不定,每年雷雨季节都会有,前不久的一次暴雨天,李曙平在办公室正和保卫工作人员布置工作,突然一个球形雷直接打到了院子里,当时有人在外面,后果不堪设想。
  “防范雷击,和消防安全有联系吗?”李曙平说,有,关系很大、紧密相连,雷击时可直接对寺院技防设施造成影响,尤其是对消防中控室、视频监控设备都将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下一步,寺内将联合房山气象局、房山消防支队共同开展研究,探寻彻底解决防球形雷的办法。
  重点攻破的还有一难——就是人的防范意识,既包括寺院内员工,也包括外部香客等游客。“都是重点部位!”李曙平在“舌学真经馆”介绍说,起初大殿在审验的时候,将云居寺分割为13处重点部位,但是通过审视考虑,李曙平认为云居寺作为文物保护,有着1400多年的历史,藏经纳宝,是中国佛教文化特色一大宝库。具有不可再生、不可复制性,消防安全极其重要,70000多平方米的面积都是重点保护部位,人为分割重点,便会给员工或游客造成心理上的放松警惕,如果把每一处都当成重点部位,高标准、严要求,就能形成意识上的统一,处置上的及时。
  在提升香客火灾防范意识上,除了在寺院香炉、大殿佛前等明显位置设置“禁止吸烟”等醒目标示牌外,针对一些手持香火长时间跪拜的“虔诚香客”,既要提醒,还要制止。
  除此之外,云居寺在消防技防设施配备上加大力度,投入1800余万元建立了智能型火灾防范信息系统,配备灭火器具205具, 消防水带300条,消防水枪20个,烟感报警器183个,手动报警器11处,两处厨房均安装液化报警器。同时在五院六殿设置6个室外消火栓。2007年大石窝镇水头村的一起火灾紧逼“云居寺”,辛亏军警民齐心协力,才保全了云居寺。为防止“山火进寺“,云居寺专门在寺院外围增设8个室外消火栓,并清除了紧贴寺院的“植被”,确保一旦发生火灾内外夹击、消灭火势。

应急管理领域院士论坛暨北京市安全生产实训基地揭牌仪式圆满落幕
2019年应急管理领域院士论坛暨北京市安全生产实训基地揭牌仪式于6月27日,在北京圆满落幕。揭牌仪式由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李东洲同志主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19年全国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在京举行
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9年全国“安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19年全国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在京举行
  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9年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