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交警事故处:一群会用科技还原现场的“福尔摩斯”

16.12.2016  19:35

  事故处实验室何建良/摄

  事故处实验室何建良/摄

  事故处实验室 何建良/摄

  北青网讯(记者富宇菲)他们并不能直击每一场交通事故,却是事故公平公正处理的幕后保航者。他们身着警服的样子让人敬畏,但铮铮铁汉其实也有细腻的一面;他们虽是交警却能通过车辆上的一小处擦痕来还原事故现场,给当事人一个公正的判决。

  12月14日,记者参与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事故处举办的“走进警营走进事故处”活动,去近距离接触事故处理工作。交通管理局事故处这个汇集了各种尖端设备,鉴定结论可以得到全世界75个国家的认可的部门,他们履行着监督、支撑、服务、保障的职责,让群众在每一起交通事故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事故处工作职责

  目前,全市共有事故办案民警660人。在组织架构上,北京市交管局实行三级办案模式。接到报警后,指挥中心通知执勤大队事故组民警赴现场处置,如造成人员伤亡或特殊情形事故,会同时通知交通队事故处理大队赴现场处置。如遇特定情形事故,交管局事故处赴现场处置。交通事故的办理要经过接处警、现场勘查、调查取证、委托检验鉴定、认定与复核、处罚、调解、结案与档案管理等八个环节划分事故责任。

  在民警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鉴定中心酒精实验室。据介绍,该实验室承担着北京市交通事故、交通违法的血液酒精含量检验工作,经过公安部审核批准,取得了《鉴定机构资质证书》;所有专业技术人员均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并获得了公安部核发的《鉴定人资格证书》。酒精实验按照有关国际认可准则开展检测工作,2006年8月通过了中国国家认可合格评定委员会(CNAS)认可,检验结果得到七十多个国家的承认。目前,酒精实验室365天24小时全天候开展检验工作,确保了北京市执法办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会用科技手段的“福尔摩斯

  事故处的民警向记者介绍,事故处每天接触到的案子不计其数,但是为了给每一位当事人一个最公平、公正的判决,现场的每一处小划痕他们都不会放过。因为哪怕是一个最细微的痕迹都有可能成为最终的判定证据。

  事故处业务工作科民警胡立群以一个真实的案例向我们讲述了他们的工作职责。2015年2月25日12时15分,在昌平区110国道38.1公里处发生一起大型客车与一辆驶入逆行的小型轿车相撞的交通事故,事故造成小型轿车内4人死亡。接到事故时,最直观的判断就是小轿车逆行造成事故应小轿车为主要责任。但办案民警通过了解案发时间及观测周围环境产生疑惑,为何小轿车要突然逆行?随即办案民警展开了调查。民警胡立群向我们介绍本案的难点在于在无监控的情况下,如何取证无接触但受影响的交通事故。

  勘查现场还原真相

  办案民警经过现场复勘、侦查实验、检验鉴定、图像处理等手段为案件调查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又通过调取周边所有监控视频以及排查对事发前后途经现场的所有车辆及驾驶人,通过缜密的科学取证工作最终还原了事故真相。原来一辆违法超车的大型客车影响了小轿车的正常行驶,小轿车为避让大型客车驶入逆行最终造成了事故。通过种种取证办案民警最终认定违法超车影响小轿车同行导致事故发生的大型客车驾驶人为主要责任,并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交通是一座城市的脉络,而每辆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却是事故处民警们心中一直不能割舍的牵挂。今年以来,交管局事故处组织会商案件100余件,均取得良好效果。当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得到最公正的判决就是事故处对每一位驾驶人最终的承诺。

信息来源:北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