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书店前总编辑李昕的“读书之道”

25.04.2016  11:32

  中新社上海4月23日电(王笈)恰逢“世界图书与版权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前总编辑李昕23日现身上海图书馆,与读者们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悟。

  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名“世界读书日”,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为推动更多人阅读写作、保护知识产权,于1995年宣布设立的世界性节日,“阅读风”吹遍世界各地。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就涌现出一大批影响力覆盖全国的文学作品,国人对文学阅读的热情非常高涨。然而,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4月发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58本,而法国为20本,日本为40本,以色列则是最多的60本。

  为什么中国人的阅读兴趣不似从前那般浓厚?在李昕看来,真正让中国人不爱读书的原因,主要还是中国的生活节奏较快,国人的工作压力大、生活压力大,无法静下心阅读,故而书就被搁在次要位置。“但读书是非常重要的。人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建立在高层次、自觉的人文阅读基础上。人的思想修养形成有赖于阅读文学作品。”读书可以丰富知识、提升精神境界;读书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形象,即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不过这里的读书,却不是“全读”、“乱读”。“毕竟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读什么书就意味着一种选择。”中国史学四大家之一钱穆曾说过,要做一个高境界的人,需要读这五类书:修养类,欣赏类,博闻类,新知类,消遣类。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近日发布的《2015年度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2015年,中国的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2.96亿。早前,世界上也有过争议,“数字阅读是否将替代传统阅读”,但时间还是证明了纸质书有着其无法被替代的意义:如喜爱书卷的墨香、体会翻页的乐趣,如即便长时间阅读也少有疲惫,如阅读的印象更深刻、收获更大,但更重要的还是:纸质书更能保证书的内容质量。

  “电子书有时把阅读快餐化、碎片化了,这就会影响到文学本身的质量。”李昕说,“现在还有一些自出版的网络文学,多数属于不入流的,这样的书读得多了不仅浪费时间,还会降低读者的欣赏水平和对书的鉴赏能力。所以,我还是呼吁大家尽量多读一些纸质书。”(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