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造就将才

11.05.2016  16:55
  职场中人,大都希望自己能尽快成长、成熟,成为独当一面的“将相之才”。杜书伍先生的《将才》一书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成才所必需具备的素质和路径图。书中字里行间都写着几个字——习惯造就将才。良好的认知习惯、学习习惯、思考习惯和行动习惯是成就将才的基石。

                     认知的习惯

  改变的前提是正确的认知。要想提升自己,首先必须养成正确认知自我、认知社会、认知他人的习惯。

  对职业生涯要有正确的认知。

  一个人在职场中的成长之路并非直线性的,而是S型曲线性的,或者说是螺旋式上升的。上升到一个台阶后要逐步做到“”“”才能有新的突破,这时一定要耐得住“陡升”之前的“平原期”。在功利浮躁的环境中,要特别注意克服“豆芽菜”现象,避免不安和躁动,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维持“成长而不紊乱”的步调,走内涵式成长之路。

  对自己的能力要有全面的认知。

  我们只要稍加留意,就能从周围人或者自己嘴里听到“哎,机会不好”、“机会太少”、“没有机会”这样的话,其实机会总在不断地出现,只是不一定表现为同样的形式。我们既要能认识机会,更要能把握得住机会,没有实力,机会来了也不是你的。机会总是给有能力的人准备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等、靠、要,或者一味依赖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吃老本,而应该习惯于更努力地利用自己年轻的“资产”去积累更多的经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执行能力和专业能力。要懂得:练好内功才是安身立命之本!只要有足够的能力,到时候机会和财富会主动来追你的!

  对知识要有良好的认知。

  “知识”与“常识”是有区别的,刚入行的新人在头一两年中,了解了80%的行业常识就以为全懂了,错把常识当知识,感觉自己进步很快,殊不知真正的知识藏在20%之中,要成为专家和将才就要努力掌握20%的“独占性知识”。这一观点与“二八定律”的道理是相通的。另外,人无完人,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要养成“被提醒的习惯”。当别人指出自己的不足时,一定要首先认识到这可能正是自己的“盲点”,要能正视他人的持续提醒,这是减少盲点,提高自身完美度的有效途径。

                  学习的习惯

  据传,毛主席曾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刘少奇同志也表示“一天不用功,跟不上毛泽东”,学习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深刻认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必要性。

  即使是“独占性知识”也并非永远都是新的。知识在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变为常识,信息社会里,这种演变的速度在加快,“少数人寡占某项知识的时间随之缩短”。要使自己具有持久竞争力,就必须养成不断学习的好习惯,“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吸收新知识。具体的学习习惯很多,包括不断学习理论的习惯、系统学习的习惯、整体阅读的习惯等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我们受益终身。

  树立和保持“学以致用”的良好学风。

  学与用结合,理论与实践贯通,真学、真懂、真用,“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习要有中心内核,要围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扩大“关切范围”,从中心往外拓展,不断提升能力。“连结阅读”法对实现学以致用具有特殊作用,比如从事审判工作,就可以锁定案件这一职场“连结标的”,然后将自己通过阅读学习到的东西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建立关联,这样既可以增加知识被利用的机会,也可以加快对审判工作的理解,运用到实践中还能带来工作成效。

                   思考的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没有思考就不会有创新,不会有改变,不会有突破和进展。

  “连结阅读”的过程免不了要思考,思考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必然善于思考,一个善于沟通的人必定是换位思考的高手,一个具有大格局的人必定是连走路、坐车、等候以及所有零碎时间都在思考的人。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的感叹:“脑子里成天想这么多干嘛,多累啊,头发都想白了,简简单单、轻轻松松活着多好啊!”当身心疲惫时,人的潜意识里很容易会冒出这种感觉,但是静下来一想,不对,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不就在于人善于思考吗?用进废退,不常思考的人脑岂不是要退化了?“横柴入灶”的现象就是缺乏思考所致。社会竞争如此激烈,不动脑子恐怕连生存下来都难,谈何轻轻松松活着!要想紧跟时代、超越自我,就得不断思考、分析,不断更新观念,及时转换思路、另辟蹊径。有时要有点“叛逆”思想,不能被现有的条条框框限制了思维;有时要有点“”的思想,有企图心的懒人会积极思考、改进做事的方法和流程,提高效率,避免成为一个“勤劳”却碌碌无为的“万年科员”。

                     行动的习惯

  行动是最有力的武器,要使行动成为习惯。

  养成“要理解才去做,但无法理解也要去做”的习惯。

  对所要做的事情如果理解透了,做起事来自然能又快又好,但是如果不理解,一般人肯定会在内心有抵触,不愿去做。其实成熟与不成熟的表现恰恰就在此刻体现出来。不够成熟的人往往是“无法理解就不做”,而成熟的职场人士往往“无法理解也要去做”。初入职场的人必须懂得“无法理解也要去做”的奥妙。由于年轻、阅历有限,我们常常会对既存的很多做法和制度无法理解,但如果能先照着去做,一边做一边理解,不断地请教,不断地参悟,必能使自己不断得到历练,最终达到“形期无形”的境界。

  养成“差异分析”的习惯。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虽然两把钥匙表面看起来只有细微的不同,但失之毫厘,却差之千里,用错了钥匙肯定开不了锁。凡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使类似的问题也要用适当的方法去解决,如果用同一套方法,效果会大打折扣。比如同一类型的两个案件,当事人年龄也相仿,但是接触后发现她们的性格、理念和参加诉讼的目的都大相径庭,与她们的沟通方式肯定就不能用同样的模式,否则会适得其反。这种差异分析的习惯可以从日常生活开始慢慢培养。

  挣脱“完美的捆绑”。

  对自己要求过于严格的人容易倾向追求完美,事事要求圆满,事必躬亲,对于很多繁琐的事务也不惜花大把时间勉力去完成,往往自己把自己捆绑了起来,搞得很累很惨。我们应该分清事务的轻重缓急,学会平衡的艺术,懂得运用会计思维,评估好成本与效益,才能够真正把握大局,游刃有余地管理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将才》一书抛弃了纯粹的管理理论,也没有采用什么国外大公司的例子,而是贴近职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告诉年轻人要以“将心”去思考和任事,用好的习惯去促进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可谓独具“匠心”,令人受益匪浅。 责任编辑:梅玉兰
习近平致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的贺信
值此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举办之际,法院网
习近平会见李家超
国家主席习近平30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新当选法院网
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成立40周年
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成立40周年强调 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