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安局举办首都公安民警科技创新“金点子”成果展
3月31日,市公安局举办了首都公安民警科技创新“金点子”成果展。作为全局科技大会的展示阶段,市公安局挑选了多项应用价值高、实战效果好的科技成果,采用室外展览和室内展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集中展示,向广大民警深入介绍这些源自基层、用于一线的“金点子”,为广大参与民警搭建了一个彰显主人翁风采的平台。
活动现场,23位参加室外“金点子”展览的创意民警在各自的展区向战友们介绍这些工作“闪光点”是如何在警务实战一线落地生根、转化应用的。此次成果展,既有汇报展示的部分,也有警务装备实物展示的部分;既有来自市局职能部门的,也有来自分局一线单位的。
据了解,自从2015年底,市局开展了“金点子”活动以来,全局各单位高度重视,广大民警热情参与,截至目前,已有近3万名同志,1.8万余条“金点子”涌现出来,涵盖了警务大数据、移动装备、服务民生等各方面内容,形成了“人人都是创新主体、个个争当创新明星”的生动局面。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本次成果展上那些引人瞩目的“点子”明星吧。
消防局金点子《利用3M反光技术提升消防水带辨识度,助力消防员避险逃生》
消防局“金点子”:《利用3M反光技术提升消防水带辨识度,助力消防员避险逃生》,是通过基层消防中队一线指战员在多年灭火救援实战中,总结思考出的一条“金点子”。
在平日的抢险救援过程中,消防官兵往往作战环境极为恶劣,尤其是在浓烟环境和夜晚战斗中,消防员的处境十分危险,在密闭空间内进行内攻,视线和光照条件不足,不仅延误初期作战时机,还极大的阻碍消防员的侦查和撤离的路线,容易造成人员伤亡。消防局石景山支队战斗员黄志川通过自己的发明创造,在战友配合下研发出“3M反光条水带”,让普通水带有效成为火场中的“生命线”。
通过在消防水带上粘贴3M反光条,有效提高消防员在夜间、黑暗灭火救援环境中的视觉距离,让反光条提升视觉感知,从而进一步提高战斗员和灾害现场被困群众在疏散、救助、撤离过程中的生存几率。同时,在大空间地下建筑场所救援现场,3M水带能为消防员与被困人员形成一条通往安全出口的“生命”照明线和“指示标”。
经过消防局多次自行制作对比试验,发现在极浓烟的环境下,粘贴反光条的消防水带与没有贴反光条的普通水带进行对比,反光条水带在灯光照射下尤为明显,视觉感差强烈。同时在地下人员密集场所同时进行测试:如一号线苹果园地铁始发站,从地面安全入口进行铺设直达地铁达站台内部,3M反光水带形成了有效视觉提示和疏散路线。
此点子,紧贴消防基层一线实战,能够解决消防员在一般火灾情况下进入和撤离路线不清的问题,同时为指挥部在低照明度情况下有效进行战略部署提供提示依据,让供水路线更清晰,使社会车辆第一时间发现水带铺设路线,果断避让,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下一步,消防局将先行开展试点训练工作,并根据试点测试情况,逐步在实战中推广应用,真正让小点子发挥大作用,全面助力首都公安改革。
创新便民“金点子” 游客受益齐点赞
“民警同志,故宫几点关门?”、“请问这附近有地铁吗?”、“请问哪里能存包?”每天有无数个类似这样的问题在民警李确的耳边问起。作为天安门地区分局的一名青年民警,经历了两节两会安保、五一和国庆节等重大安保任务的他,深深感受到了天安门地区公安工作的强度和难度。
天安门作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每天都有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到这里游览参观。在开展日常巡逻工作的同时,民警们也不厌其烦地回答着游客们的各种问询。小李说:“到了节假日、寒暑假等大客流时期,民警们工作压力增加的同时,游客们得到的帮助也会变得‘紧张 ’起来,有时在兼顾安检盘查和服务群众的同时,难免对游客的帮助‘不周到’。”细心的小李从方便群众游览、提高民警工作效率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便民的“金点子”—制作清晰美观的地区便民手册,发放给地区的游客,既方便了大家出行也能减少民警们重复回答的问题。小李的创意得到了大队领导及分局领导的认可和鼓励。在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经过数十项素材收集、十几次编辑修改,小李充分发挥自身特长,通过使用PS和ID等软件,制作了七册纸质《天安门地区便民服务手册》,收集归纳了公共交通、景点售票、游客警示和英文指南等内容,在分局团委的帮助下,刊印5000余套发与游客,得到了广泛好评,被称为“天安门广场上的彩虹手册”。
去年的“两大安保”又给了小李更多的启发。工作中,小李发现地区的游客大多数都在使用手机。为了推进手册的广泛传播,使便民举措服务到更多人,小李从群众角度出发,通过相关技术软件制作了手机微信版《天安门地区便民服务手册》。游客可以使用手机微信、QQ扫描海报上的二维码打开电子手册,查询交通旅游、升降旗时间、安检存包、反恐常识等信息,很快在国庆黄金周发挥了作用,既为游客的出行提供了便利,也减轻了地区安检工作的压力。为积极响应分局党委对公安工作改革创新的号召,结合“金点子”工作部署,在大队领导的支持下,小李不断完善电子手册的后台更新。今年,又在原有服务内容项目上,增加了地区文化板块、团队预约链接及景点官网链接等项目。以期望通过不断完善创新服务举措,纳入执法服务内容,达到一线民警执法执勤与为民服务的有机结合,达到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化的服务举措越来越多地造福着群众。电子版《天安门地区便民服务手册》得到了地区游客的一致认可。游客张先生说:“有了这个电子手册,就像请了个‘小导游’,好多问题再也不求人了,真贴心!”游客王女士说:“便民信息很全,我们第一次来这里,看了这个能减少很多问路的时间,很方便!”旅游团游客陈女士早早把这个“小册子”转发到了朋友圈,她说:“朋友们都在转发!下次自己来一定用的到,太赞了!”
小创新 大效率
-----房山出入境创新“一号通”叫号系统解决群众等待难
近些年,出国旅游十分火热,2007年一年才办理1200多个出国证件的房山公安分局出入境部门,2015年竟然上升到了7万多个。到了高峰期,大厅里人员杂乱,人声鼎沸,疏导民警喊破嗓子没人听,夹塞插队现象多,维护秩序难,办证效率低。原有的系统和工作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求。为满足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房山分局连续对出入境办证大厅进行硬件改造;出入境的民警也想足了办法加快办证效率,减缓群众等待时间。这不,经出入境民警多方调研,与技术人员反复推敲,最终推出独一无二的“多环节办证一号通”叫号系统,与网上预约系统、预审系统同步投入使用,让诸多问题迎刃而解。群众少跑路,大厅秩序也不需要民警专职维护,效率提升和办证环境的改善让群众十分满意。
“多环节办证一号通”有个性!
主创民警耿岩介绍,它有别于其它叫号系统,每个办理柜台不仅可以按流程叫号,还可以对直接进入中间环节的群众进行叫号!因为办理出国证件需要多个环节,而且必须按流程进行,一个环节办完了,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加上有些群众在网上进行了预约,有些资料审核、准备,已经在网上或者群众家中完成,不需要按全部流程进行,所以不能像银行、医院那样一次性叫号。这给当初想引进叫号系统的想法出了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有效提升办证效率,他和同事们反复推敲,结合网上预约、预审环节,终于推出了“一号通”叫号系统。这个系统不仅可以按全部流程进行叫号排序,而且对于已经网上预审合格的步骤,可以直接进入下一步的叫号,大大减少了群众等待的时间,群众之间也不再因中途夹塞插队发生纠纷。
分局大力支持配套建设
论证后的方案得到了分局党委的大力支持,分局立即安排资金配置硬件、开发软件。给每个办证柜台安装了叫号显示屏,在大厅内加装了座椅,反复测试系统,并在最快时间内推出了这个系统。为了进一步强化服务,分局还改造了办证大厅,扩充了办证面积,将原来同在大厅内办公的单位迁走,全力满足群众办证需求。
系统投入使用群众受惠
原来因出入境证件办理分为预约、照相和受理等多个环节,群众需要进行多次排队。大厅内经常见到几只长龙并存。现在,群众只需坐在座位上等叫号。原来办一次证需要跑多趟出入境,现在材料准备充分或者经网上预约预审后,只需办证和取证两次,大大节约了群众时间。原来拥挤混乱的大厅也变得十分安静有序。
据出入境相关人员介绍,目前北京市公安局将在各出入境部门推广使用该系统。
密云一村一警APP
助力管理采集警民互动新格局
为进一步拓展“互联网+”在公安警务管理、信息采集方面的深度应用,特别是在基层基础工作方面,围绕“科技助力、网络搭台、机器帮人、机器管人”的整体思路,密云公安分局党委在“微警务”发展模式基础上,针对社区民警、机关民警沉入社区的管理难题,为解决公共平台保密性差、信息碎片化、非实时监督问题,在警务管理、特别是基础信息采集方面的应用,积极探索警务终端APP建设,结合全市创新开展“一村一警”建设的总体要求,从加强信息流转角度,强化打捆整合,研发建立了“一村(格)一警”警务APP警务终端平台。平台内嵌基础群组、通知通告、车辆采集、社区签到等四大基础模块和一个“一村一警”信息采集流转模块,以及“密云人口”微警务链接,APP警务终端平台的建立为警务管理和服务、信息采集等工作提供了强大支撑。
打造警务管理平台 为实现基础队伍整体牵动打基础
密云山区面积大,农村地区派出所社区民警采取“多村一警”的流动驻区模式,如果参照城区警务室联网,硬件设施投入很大,会造成资金紧张。通过基础群组功能,分局可以全面掌握全局96名社区民警的基本信息,强化岗位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通过社区签到模块和GPS轨迹的积累,可以监测社区民警日常下社区情况,仅此一项功能就为分局节约光纤联网投入数百万元,提高了工作效率。
搭建采集平台 建立电子化基础工作台账做出尝试
针对基础信息动态更新不够、社区民警调整“人走情况丢”的问题,分局准备把终端作为基础信息化平台,通过日常工作,把社区民警本子上的信息、头脑里的情况,全部形成可视化资料,不断积累形成基础工作链,在长期积累中体现基础价值。目前,此项工作在开展实有车辆采集方面进行了尝试,过去本子记、键盘敲,今天手机采、系统核;过去两个人搭着干,今天一个人全解决,做到随采集、随上传、随比对、随标注、随发现、随处置,将基础信息的日常采集与可疑情况的即时发现相结合,确保服务实战需要。采取警务终端采集后,相关信息通过手机终端可以直接上传,通过系统管理员统一打包数据导入系统,民警只要对重点信息进行补录更新即可完成信息采集,工作环节压减、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提高,较好地解决了日常信息采集工作的难点问题。仅此一项运行一个月,就采集社区车辆信息1万余条,大大提高了采集效率。
搭建警民互动平台 实现群众服务提供基础支撑
在开展社区基础工作的同时,密云分局结合“一村(格)一警”长效机制建设,把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增进服务群众能力作为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切入点,在“一村一警”信息流转模块中植入入户走访采集、安全防范组织、治安管理检查、化解矛盾纠纷、服务群众生活等内容,由社区民警、包村民警分别结合日常工作,加强基础情况的填报、照片的采集、隐患的上报、群众诉求的收集,实现即时填报、即时上传、定期汇总,特别是对群众诉求,加强局内的转递和局外的协调,通过对机关下派的包村民警加强督导检查,有效增加对基层社区力量的投入,运行一个月,累计收集民警工作情况信息1800余条。同时,开通“密云人口”微信服务号,居民登录微信,实时了解防范知识、在线咨询问题、预约办理手续,通过把“微警务”嵌入APP中,一方面,要求民警承担微信粉丝推广任务,鼓励民警拓展“朋友圈”,提高熟悉率,以此为基础,发挥“微站”作用,了解掌握民声、在线服务群众,开通以来,收集意见、建议,解答群众户政咨询100余条。目前,“密云人口”微信粉丝已达25800人,占辖区实有人口的5%。真正实现了科技改进基础工作方式,网络拉近警民互动联系的工作目标。
健身防卫操—助力民警战力提升
帮助民警强健身体,提高防护能力,是房山分局民警吴云龙创编的“民警健身防卫操”的初衷。推广开来后,简单的动作和见缝插针的随机锻炼灵活性,既有实用的军警格斗技术,也符合运动训练学和运动生理学要求,能够强身健体,让不少民警渐渐爱上了它。
这套专门针对解决民警防卫和健身问题编制的体操,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民警肯定。吴云龙介绍,这套体操共有八节动作组成,动作会展、节奏明快、易学易练,融健身、防卫于一体,而且练习不限场地、设施的限制,完成整套动作只需4分钟,每节动作“拆开”之后都是防卫技法,是综合运用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军警实用技术和传统武术踢、打、摔、拿等技法,并结合警务工作实际和民警需求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民警熟练掌握后,能明显提高防卫能力,练过的民警都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