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家陈来主讲人文清华讲坛第二场:守望传统的价值
清华新闻网3月28日电 (记者 王 蕾 )3月27日19点,国学家陈来在清华大学的标志性建筑新清华学堂发表演讲:“守望传统的价值”。这是清华大学“人文清华”讲坛的第二场活动。著名作家格非作为“人文清华”讲坛的首位演讲人到场致辞。
陈来在清华学堂发表演讲“守望传统的价值”。记者 张 宇 摄
格非表示,人文清华讲坛的设立,不仅仅为清华的教师提供一个展现自己思想的学术舞台,同样也是人文社会科学学者与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交流的公共空间。在海量化的信息呈爆炸式增长的今天,在中国迈向未来的历史进程中,清华大学有责任构建这样一个平台,在大学和社会公众之间,架起思想交流的桥梁。
格非到场致辞。记者 张 宇 摄
格非说,陈来先生主讲的题目是“守望传统的价值”,一直以来,对传统文化的守望是陈来先生念兹在兹,殚精竭虑思考的一个重大思想课题,希望大家一起以今晚的演讲为契机,了解陈先生的学术思想,分享他的智慧。
陈来是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也是哲学研究中清华学派的重要传承者。
陈来师承国学大师冯友兰、张岱年,两位先生都曾经是清华学派的代表人物,陈来跟随他们学习,与他们共同工作,又在清华哲学系复建之后将这种传统带回清华,并成为复建的清华国学院首任院长。
清华国学院曾经以四大国学导师闻名于世,现在清华国学院依然设在王国维、梁启超等国学大师曾经授课的清华学堂,守望着国学的传统和清华的传统,并推动国学研究不断深入。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陈来就主张“化解传统与现代的紧张”,多年来一直在儒学和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笔耕不缀,并极力倡导重新发现传统文化的价值,促进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复兴与发展。
陈来演讲。记者 张 宇 摄
陈来被认为是“文化保守主义”的代表,他并不反对这样的定位,但也表示这并不是他思想的全部。在演讲中,陈来全面阐述了自己对传统的态度。他认为传统的功能是保持文化的连续性、为社会带来秩序和意义,但是在历史转折和社会转型时期,传统却表现出惰性,所以一到转型期,传统就会成为“问题”,被强调更新和改革的人视为包袱。他认为这不是传统本身的问题,而是分辨传统的标准问题。
在演讲中,陈来回顾了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文化界对传统的态度,对全面否定传统的文化激进主义进行了反思。他认为以富强、以科学与民主作为唯一标准来评判传统,片面发展只重视功效的工具理性,导致了价值理性视野的缺失。在实践上的直接恶果,就是大大损伤民族的信心和凝聚力,使现代化过程中出现文化、价值、精神的全面失落,加剧现代化秩序建构过程中的混乱、痛苦,甚至加剧政治、经济危机,减弱民族对于现代化过程中的困难的承受力与战斗力。
陈来呼吁以新的标准,在价值理性的视野下对传统文化进行新的认识。他以东亚工业国家的发展作为例证,证明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并不必然是现代化的障碍。认为工业东亚—中国文化圈的发展,特别是中国港台地区和新加坡华人社会现代化的经验,揭示了中国人或中国文化熏陶下成长的人,完全有能力在开放的文化空间实现现代化,“五四”以来的文化自卑感和民族自卑感是完全错误的。
陈来认为当代知识分子的文化课题,不应再是对传统作感情冲动的全面否定,而是化解传统与现代从“五四”以来的不必要的紧张,理性地对传统进行批判的继承、创造的发展。我们这代人的使命,是在大力吸收西方现代文明的同时,保持民族的主体性,加速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如果一味地在传统身上算老账,让老祖宗对现代化负责,以回避我们自己的巨大责任,只能显示出作为不肖子孙的激情的无能。
来自清华大学的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和校外人士1000多人到场聆听演讲。演讲结束后,现场观众与陈来进行了互和交流。
观众提问。记者 张 宇 摄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发起的大型活动,定期邀请清华大学优秀的人文学者,在标志性建筑新清华学堂发表公众演讲,阐述其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开办“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传承百年清华的人文历史、开辟新清华人文格局的重要举措。讲坛于2016年1月10日在新清华学堂正式开启,预计每月举办一次。
编辑:襄桦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