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仍有不少老人没领到养老卡?
和冠欣 摄
本期策划 许前程
从今年1月开始,北京市发给80岁以上老年人和符合条件残疾人的养老助残券改成了养老助残卡。每月100元补贴直接打到卡里,老人不用再去现场领券,并解决了以前养老助残券不能找零、丢失损毁不补办等问题。
原本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可是由于制卡流程太过漫长,却给一些老人添了件心事。现在已经是5月了,仍有不少老人没拿到新卡。仅在4月份,就有190多位老人给北京市非紧急救助服务中心12345打电话,反映这一问题。
尽管工作人员也解释了,即便晚拿到卡,补贴仍是从1月份开始算,会把钱统一补到卡里。可不少老人仍在嘀咕:“老街坊都有卡了,我咋还没有呢?”“我老伴的卡下来了,为啥我没有?”“别人都用上卡了,我也想赶紧用。”
西城区新街口
老两口只有一人拿到卡
家住西城区新街口西里三区的李老爷子和边老太太,一直等着养老助残卡。老两口今年都86岁,符合养老助残卡的发放条件。今年2月,老爷子的卡发下来了,而老太太的卡至今没发下来,老太太有点儿着急了。
李老爷子告诉记者,他和老伴之前用的也是养老助残卡。“我们之前的卡是一块儿发下来的,怎么现在换新卡,一个早下来了,一个却迟迟下不来呢?”李老爷子拿出一张红色的卡片说,以前他们老两口就是用的这张卡。
记者看到,这张卡印着“西城区社区爱心服务一卡通”字样,是西城区进行“以卡代券”试点工作时发放的卡片。老人说,他是今年2月拿到新发的养老助残卡,而老伴的卡却没有一块儿发下来。“这都5月了,就是办卡的人再多也该发下来了啊。”
老伴的卡几个月前就到手了,而自己的卡却迟迟下不来,这让边老太太犯起了嘀咕:“是不是把我给落下了?”3月份,她让女儿去街道询问,得知系统里有她的资料时,边老太太稍稍放下心来。可现在已经5月了,老太太还是没有拿到卡,她又开始担心了,让女儿再去问街道,还拨打12345,得到的答复仍然是“肯定有”,但边老太太心里还是不踏实:“我的卡为什么老是办不下来呢?”
说到养老助残卡,边老太太充满了期待。她说,最早是发养老助残券,她和老伴只能去“华天小吃”消费,也不能找零,用起来很不方便。后来养老券换成了西城区的“社区爱心服务一卡通”,虽然不用担心找零的问题,但是使用范围还是有限的那么几家。今年年初,她老伴领到了全市通用的养老助残卡,发现情况大不一样了。“这卡可好了,去物美买东西都能用它!”李老爷子在一旁说,新卡使用非常方便,但是老两口只有一个人的办下来了,他们有些着急。
丰台区角门东里
街坊的卡下来了我却没有
这段时间,家住丰台区角门东里的刘大爷下楼遛弯时,常常会有点不顺心。老街坊们聚在一起聊天时,别人常会说起拿到了新发的养老助残卡,还用卡在饭店里消费了。一说到这个话题,刘大爷就有点着急,他的资料去年年底就交了,可养老助残卡迟迟没发下来。
刘大爷今年89岁了,身体挺硬朗,年轻时在一家事业单位搞后勤工作。他说,过去几年,都能按时领到养老助残券,虽然券不能找零,但确实感觉到国家对老年人的关心。“拿那个券,能去超市买东西,能去饭馆吃饭,确实挺好。这要变成卡,肯定更好啊。”
资料提交上去后,社区里的老人们陆续领到了卡,不少人春节前就领到了。刘大爷的卡一直没下来,他急得给居委会打电话,工作人员说,这卡是跟银行合作的,制作时间长一些。您再等等,估计5月下旬能下来。
区里老龄办的工作人员也向刘大爷解释,即使拿到卡的时间晚了,但卡里的钱一分不会少,仍会从今年1月开始算。到时会把迟发的钱一起打到新发的养老助残卡里。可即便如此,刘大爷仍有些不放心,他像“老小孩”一样对着老伴念叨:“你说他们是不是把我忘了?”
朝阳区酒仙桥
88岁老人
等了四个月
“券变成了卡,原本是提供方便的,现在反倒给我添了件心事!”市民于先生反映,自打去年底为88岁的老母亲提交资料办理养老助残卡以来,他一直在为此事烦心。尽管一直打电话催问居委会,但这卡到现在还没有拿到手。
于先生的母亲已经88岁了,户籍在朝阳区酒仙桥四街坊社区,无论是以前的老年券,还是现今的养老助残卡,都是于先生帮老人在社区里办的。
于先生说,他住在通州次渠,离酒仙桥比较远,到那里去一次,乘车需要3个小时。每次去酒仙桥的居委会询问办卡的事,都非常麻烦,所以只好经常打电话询问、催促,办事人员给的答复则是“还没办好”或者“银行还没把卡制作完”。“我也没有别的办法了,现在只能等。老母亲88岁了,这都等了4个多月了!”
“每月100块钱虽然不是大数,但对于老年人来说,除了多了一份保障,还有就是心理安慰。”于先生记得,以前用老年券的时候,他每三个月就会帮母亲办一次,去年年底听说券要变成卡了,还觉得挺高兴,以后不用专门为了拿老年券而来回跑了。谁知时间过去了4个多月,这卡还是没动静。“我母亲眼瞅着就奔90了,让她这么一直等下去,不合适吧?”
养老卡迟发的三大原因
记者从几个区县老龄办了解到,部分老年卡迟发主要有三个原因:
■为了保证高度规范,老年人申请信息审核通过后,先发市经信委编制“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唯一标识码,之后发往市政交通一卡通公司深圳卡厂灌入一卡通信息(每天最多可灌入1.9万张),最后寄回北京农商银行再发深圳卡厂制卡。整个制作过程涉及北京农商银行、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公司和市经信委等多家单位,要经过筛选数据、联网合成、照片印刷等15道工序和多次人工比对,时间长,且主要由市里操作,区一级只能被动等待。
■老年人提交的信息由于照片电子版格式大小不符合制卡规定、姓名中有生僻字、身份证和户籍的姓名等个人信息不一致以及个别老人信息推送出现延误等原因,在信息推送到银行后无法进行信息处理,无法制卡。生僻字要找老人一个一个征求意见,照片不合格的要发回重新采集,增加了工作手续,延长了制卡时间。
■卡厂制卡存在千分之几的制卡失败率,需要重新制作,也是未能及时发放的原因之一。
工作人员还说,他们非常理解老人的心情,但由于区老龄办只负责老年人信息采集和推送,他们会和上级部门积极沟通,争取尽快解决问题。
本报记者 王琪鹏 景一鸣 许前程
J219 J168 J198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