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唱响航天颂歌 助力航天梦想
4月23日,北京市丰台区举办“中国航天从这里发祥”主题展览,显示丰台区已经成为北京军工科研力量最集中的地区。坐落在丰台区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是我国最大的运载火箭和战略导弹研制基地,是“长征火箭的�
4月23日,北京市丰台区举办“中国航天从这里发祥”主题展览,显示丰台区已经成为北京军工科研力量最集中的地区。坐落在丰台区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是我国飞航导弹事业的发祥地。资料图中是航天三院研发的新�
中新网北京新闻4月23日电 (何洪涛)作为中国航天事业发祥地,4月23日,位于北京市西南部的丰台区开展“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丰台少年二号暨少年梦想二号”卫星首次揭开神秘面纱,中华航天博物馆发布“仰望星空,筑梦启航”航天科普研学活动;航天人自编自演的航天故事,大型原创现代京剧《航天颂》再次搬上舞台;“中国航天从这里发祥”主题展览广受关注。
名副其实的“航天摇篮”
在航天日活动现场,“中国航天从这里发祥”主题展览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展览从航天文化精神、服务航天事业、航天科普教育、航天军民融合四个部分,介绍了丰台区深厚的航天文化底蕴。
赫赫有名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就坐落于此。航天一院是我国最大的运载火箭和战略导弹研制基地,航天三院是我国飞航导弹事业的发祥地。同时,中国航天史上很多开创性的第一,如中国最早的飞机修造厂、第一所飞行航校,都诞生在丰台区。丰台已经成为北京军工科研力量最集中的地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思想政治工作部宣传处处长袁振说,从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火箭刺破苍穹,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太空,到中国运载力最大的长征五号火箭的成功发射,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坐落于丰台的航天一院是中国航天的“主力军”,是“长征火箭的摇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
近年来,北京市丰台区着力促进雄厚的军工科技资源,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区军民融合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4,成为丰台区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和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智库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叶振宇认为:“丰台区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等产业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可以发挥产业研发和总部功能,对京津冀乃至全国产生辐射带动作用。”
丰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丰台区将着力建设军民融合创新中心。届时,丰台将与航天等军工科技资源进行深度军民融合,成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一大亮点。
航天教育成为丰台特色
航天日活动现场,来自丰台区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的同学们现场组装并讲解“丰台少年二号暨少年梦想二号”卫星模型。同学们熟练地使用各种工具,将电池板、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板分类组装起来。
丰台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丰台少年二号暨少年梦想二号”课题于2017年4月启动,目前已完成理论学习、卫星设计等环节的内容,进入到卫星组装、测试环节,并将于今年下半年择机发射。
如今,航天科普教育已经成为丰台教育的一张金名片。全国第一所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命名的中学就在这里。
作为丰台区航天教育的品牌之一,中华航天博物馆获教育部批准,成为“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活动当天,博物馆发布了“仰望星空,筑梦启航”航天科普研学活动内容。月球基地搭建、航天机械臂装配、“玉兔号”月球探测车组装等航天特色课程吸引眼球。
据博物馆科普辅导老师边珊珊介绍,今年研学活动采取专业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形式,孵化科学的研学路线、开发多元的特色科普课程。
北京市丰台区是航天摇篮,又被誉为“梨园之乡”。作为国内首部以航天为题材,主要由航天人自编、自导、参演的大型现代京剧《航天颂》,以戏曲形式,再现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等事件。该部京剧2016年首演,如今再次被搬上舞台,在舞台调度和人物表演上有了较大提高,剧情更凝练,内容更精彩,音乐表现更富感染力。
在一个多小时的演出过程中,观众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