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余家丰台企业参展服贸会 数字孪生等前沿产品等亮相

04.09.2022  21:30

  中新网北京新闻9月4日电  2022年服贸会聚焦“服务合作促发展 绿色创新迎未来”主题,继续采用“综合+专题”“线上+线下”办会模式,200余家丰台企业参展,擦亮丰台产业名片,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越来越多头部企业选择落户丰台

  近年来,随着众多利好政策的推出,越来越多的头部企业选择落户丰台。中国物流集团作为2021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中央企业,注册资本300亿元,下属600多个分支机构,库房及料场面积近1000万平方米,已形成了覆盖全国主要经济区域和物流节点城市的物流仓储资源网络,2022年入驻丰台丽泽金融商务区。此次亮相服贸会国家会议中心,中国物流集团将在企业使命愿景、物流资源、业务布局等方面进行充分展示。

  通用技术集团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此次亮相国家会议中心,围绕“节能降碳绿色发展”“普惠健康创新蓝图”两个主题展出最新成果和典型案例,带来包括波黑伊沃维克84MW风电项目、匈牙利考波什堡100MW光伏电站项目、工研精机分布式光伏项目等绿色低碳工程项目展示内容,以及5G远程医疗体系、“小通诊所”、健康心驿站等实物展品,让观众感受节能降碳技术的发展,现场体验5G远程超声诊断、经络深睡眠治疗舱、虚拟现实VR放松和可穿戴健康设备等。

  在首钢展区,众多丰台企业也精彩亮相。成立于1994年的丰台企业依文集团,如今已形成集自主品牌、产业互联网、文化产业整合及防护防疫产业平台四大业务板块为一体的大型集团企业。此次亮相服贸会的依文·中国手工坊“深山集市”,致力于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保护与创新,走遍中国10余个省份,建立1200多座家庭工坊,整理了8000多种中国民族传统纹样,建立了中国手工艺者数据、中国民族美学纹样数据库,通过链接全球设计力量,让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以时尚的方式得以传承,也让18000多名深山绣娘有机会在深山集市的平台上依靠手艺实现了脱贫致富。

  北京三月雨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专业、系统从事党性教育、廉洁文化、法治文化、检察文化、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军队文化及青少年教育的文化宣传单位,拥有125项国家专利和39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今年服贸会,他们携用物体识别技术开发研制的清明上河图动态互动展项、AI+AR技术1:1高精度还原故宫文物及系列光影艺术文创产品亮相。

自研数字孪生产品体系亮相

  立足于工业软件行业、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北京云庐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本届服贸会上,云庐科技亮相“电信、计算机及信息服务专题展”和“创新服务成果展示区”,通过形象直观、互动体验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云庐科技自主研发工业软件的核心技术优势、最新最前沿的数字孪生产品体系及其广泛的应用场景和代表案例。

  在成果发布上,该公司发布自主研发的数字孪生产品体系亮相。据悉,该体系可将数字孪生从“中看不中用”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让更多人参与到数字孪生新世界建设的队伍中,推动数字孪生技术的变革与进步。

  所谓“数字孪生”,是一个仿真过程,即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从而反映相对应的实体装备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可通俗地理解为物理实体在数字虚拟空间中的仿真。应用场景包括对交通、水利、新能源、城市生命线等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维护。数字孪生目前已被纳入多个行业、部门和省市的“十四五”规划。

  云庐科技自主研发的“数字孪生”产品体系由“云朏”“云奚”“云抟”产品构成。其中,“云朏”是一款完全自主研发,覆盖仿真计算全流程的通用CAE仿真软件。“云奚”是以“云朏”仿真求解器为内核,融合了AI、IoT、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而成的基础设施数字孪生平台。“云抟”是引擎,可以将“云奚”组件化,进行定制产品的组装和快速开发。产品将进一步深化数字孪生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推动产业迭代升级。

云上展厅呈现发展新成就

  本届服贸会上,北京丰台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携方庄文化艺术中心项目、5G+8K户外超高清大屏项目和数字文旅项目亮相。

  除了现场参展外,丰台区还有许多企业在2022年服贸会云上展厅亮相,涉及金融、信息、科技、旅游、商业服务等多个领域,尤其是其中不乏高精尖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比如,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连续6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重点呈现公司重要战略合作、服务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数字中华”建设成果、所获荣誉等。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冠名“中华”的国有控股保险公司,2021年累计向社会提供保险风险保障265万亿元,赔付385亿元,发挥了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

  北京市丰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200余家企业线上+线下参展服贸会,强势展现丰台区企业发展的新成就,将进一步提升丰台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全面提升全球对丰台区优良营商环境和创新发展活力的认识和关注。(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