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蕴含传统性和生活味
今天上午,中考语文考试结束。一线教师、专家表示,今年的语文命题,在素材上蕴含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去年作文中出现的科幻题材,今年也出现在了阅读理解中。
专家表示,较之往年,今年的名著阅读板块提高了赋分权重。试卷在名著考查的篇目上有所增加,去年是两部,今年包括了《论语》、《朝花夕拾》、《海底两万里》三部作品。这三部作品涵盖了古代经典、现代名著和外国科幻作品。试题既有对整部书的考查,也有对重点章节的考查;既注重学生对整部作品的阅读,也注重对作品主要人物和主要思想内容的把握。作为儒家文化经典之作的《论语》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试题围绕《论语》中谈到的“治学”和“为政”两个主题,考查学生对孔子的教育思想,以德为政、依法治国思想的了解。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代表作,试题以把握作品的人物、了解作者的生活和思想为考查重点。《海底两万里》充满了强烈的科学精神,试题围绕鹦鹉螺号和尼摩船长的探险经历及神奇的境遇,考查学生对整部科幻作品的把握。试卷对名著阅读的考查,目的不仅在于引导语文教学要关注名著阅读,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阅读整本书的有效方法。
一线专家表示,今年命题素材有明显的“传统性”和“生活味”。例如,现代文阅读选用梁衡的散文《沙枣》,赞扬了生活在西北沙漠地区的人民默默奉献、质朴顽强、吃苦耐劳的可贵品质;议论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述了传统儒家文化的历史价值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小作文是以学生日常生活的体验,介绍体现“京味”文化的北京特色小吃。
大作文之一则体现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专家表示,今年的作文试题中有一道题目是“奇妙的实验室”。这道试题属于想象作文,题目通过设置3D虚拟现实实验室的情境,让学生想象在这样的实验室中如何学习知识、增长智慧。学生完成这道作文题,既需要相关学科知识,更需要发挥想象,创设情境,记述自己在如此奇妙实验室中的学习过程。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的阅读、依据想象理解文言文中对三峡景象的描述等都落实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
此外,多文本阅读试题采用了梅兰芳纪念馆作为素材,体现了语文学习与社会大课堂的相互结合。试题中不但有取自纪念馆的“兰花指”展板,还有梅兰芳演出《霸王别姬》时的手势图片。题目将语文学习与博物馆参观有机整合,体现了对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关注,在现实生活中丰富了学生的语文学习。
在体现学科整合方面,今年的试卷也有积极的尝试。例如,在慰问信中利用地理知识考查词语的使用;作文题“奇妙的实验室”的导语涉及到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
另外,现代文阅读的试题命制遵循阅读的基本规律,凸显问题意识。例如,第20题要求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让学生对文章的字词句设计自己的讨论题,在考查学生对文章语言鉴赏能力的同时,考查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又如,第23题从关注现实的角度让学生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出积极的思考,考查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牛伟坤)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