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专家支招北京蓝天保护
昨日,中美清洁交通政策与技术高峰论坛在亮马河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来自市节能环保中心、市科委、市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中心、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美国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等机构的几十名专家、学者和政府代表一同为北京蓝天“支招”建言。
“如果能把目前北京依旧存在的国一标准和国二标准机动车更换成国五标准,那么同样可以达到APEC会议保障期间的减排效果。” 北京节能环保中心产业促进部副部长李晓丹表示,机动车排放对空气质量有着直接影响,要保护北京的蓝天就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车辆的管控力度。根据市环保局机动车管理处的资料,目前北京市还有40万辆的国一标准机动车,还有60万辆国二机动车,如果这些车辆能更替为国五的标准,那么全市汽车排放就可以达到APEC会议保障期间的减排效果。与此同时,她还建议政府应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继续来优化机动车结构,尤其在公交、市政服务、出租车、私人用车方面加大推广新能源汽车。
来自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的游梦娜则对发展电动汽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表示,目前中国电动汽车之所以发展较慢,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充电不方便。对于中国家庭而言,电动车的使用会让家庭的电费出现急速飙升,而且是使用越多,电价越贵,账单越长,这影响了电动汽车的推广。同时民用电网的负荷目前也无法满足电动汽车大面积推广。她建议,相关部门要综合性地推动电动汽车能效提升,推进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发电,协调汽车充电设备安装和停车场建筑的能效提升。
交通部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毅势则分析了目前本市新能源汽车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他介绍,目前很多运输企业不愿运营新能源汽车,是因为其成本高、里程短,一般常规公交车行驶三百公里左右,远高于新能源汽车里程。他建议下一步政策的重点应放在新能源汽车运营模式上,通过新能源汽车租赁等形式一边培养市民的使用习惯,一边探索新能源车最佳的使用方式。
此次论坛由北京节能环保中心、美国能源局、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共同举办,是继今年9月份成功举办中美清洁空气政策与技术研讨会之后,中美双方机构再次合作就改善空气质量进行探讨。(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孙超逸)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