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雨中护卫京师安全——首都汛期气象服务走笔

18.09.2016  15:07

全市动员,周密部署,科学防范,成功度汛。

9月14日,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在全市防汛工作总结会上,肯定了今年的防汛工作。

从6月起开始的北京汛期,至此落下帷幕。“7.20”特大暴雨、“6.29”风雹灾害……汛期里,北京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工作经受住检验,精细气象服务成为社会公众和决策部门的重要参考,气象防灾减灾融入交通、排水、供电等首都城市安全运行方方面面。

扎实举措促预报预警准确率提升

在“7.20”特大暴雨应对中,北京市防汛指挥体系提早部署、有序应对。全市共出动防汛应急工作人员5.5万人,累计安全避险转移群众9560人。据统计,尽管此次特大暴雨累积雨量虽超过4年前“7.21”,但由于应对有力,全市未产生重大灾情险情、无一人伤亡。

而这与准确的预报预警密不可分。“19-20日本市大部分地区过程累计降雨量级可达大雨到暴雨,降雨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累计雨量大,雨势相对平稳”早在7月18日,暴雨发生的前一天,北京市气象局在气象服务材料中就准确描述出此次降雨的量级和特点。

精准的预报得益于市局“快速更新多尺度分析和预报系统”(RMAPS)的业务应用,得益于市局首都气象大科技研发格局的成功构建。在汛期,气象现代化果得到了充分应用,并展示出惊艳效果。

今年汛期,北京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91.3%,名列全国第2,比全国平均(85.6%)高5.7个百分点;中雨以上降水预报准确率比2012年高8.4%,为近5年最高。

在准确预报的前提下,准确的预警信息及时发出。

新暴雨预警标准实施后,遇到雨天,我们的响应成本大幅降低,应对的时效性提高了

由于分区预警,全市的防汛工作更有针对性

……

在今年全市气象灾害应急联动座谈会上,市防汛办、应急办、农委等多家部门,对今年北京市启用的暴雨预警信号新标准和市气象局多年来实行的分区预警发布方式高度认同。

记者了解到,在今年暴雨预警信号新标准中,各级别均只有“1小时雨量”和“6小时雨量”两种量级。而且,相同级别的发布标准“门槛”有所提升。

北京市气象局局长姚学祥说,“这是根据北京地区灾害性降雨特征的突发性和持续性而调整的。新标准的实施,可以避免由于暴雨预警标准‘过低’造成的过度响应,更好地发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作用。

今年,已创建实施3年的分区预警发布方式,明显提升了预警准确率和提前量,愈加成为高效对接各级政府应急防御体系的“直通快车”。北京已逐渐形成“1个核心+2级监测业务体制+3个支撑”的分区预警模式。

9月11日,北京市副市长林克庆到市气象局了解当日降雨气象服务时,再一次肯定了分区预警机制,“今年汛期,气象部门分区预警及时,在多次降雨过程中,为全市防汛工作的有序开展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7.20”过程中,预警提前量与2012年“7.21”过程相比明显提前,蓝、黄、橙、红暴雨预警分别比7.21提前571分钟、176分钟、37分钟、59分钟;在区级层面,房山区级预警相比市级预警,在提前量上有明显的优越性。

此外,2016年整个汛期暴雨、雷电等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发布提前量与2015年相比也有明显提高。暴雨预警信号命中率达98%,与2015年(88%)相比,提高10个百分点;暴雨预警漏报率(1.4%)与2015年相比降低近10个百分点;暴雨预警信号时间提前量明显增加。雷电预警信号的命中率、时间提前量均比2015年有明显提高。

截至目前,市预警中心通过22类渠道发布预警及提示信息78条、惠及4.3亿人次,全网发布温馨提示13次。

精细服务助城市平稳运行

7月19日深夜的北京市局十楼会商室,始终灯火通明。一份份决策服务材料在紧锣密鼓的制作、一次次防汛视频连线在不断进行、一个个看不到倦容的气象服务人员在各自岗位有序行动。

刚担任首席预报员没多久的雷蕾,便是其中之一。“没有时间忐忑,我必须马上适应新‘角色’,冷静分析天气,及时发布预警。

跟进降雨动态、组织专题会商、讨论气象服务产品……这个初次“挑大梁”的年轻预报员,有条不紊得完成了保障任务。在整个团队的精细服务下,城市排水、抢险各项防汛工作井然有序。

暴雨还在持续,7月20日,延庆区古城水库水位不断增长。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延庆区局局长闫巍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仍觉触目惊心,“当时一刻都没有耽误,立即开展天气监测和预报服务工作。

午后,未来8小时还有10毫米左右的降雨量。”经过分析研判,延庆局马上给出了结果。

根据预报,现场指挥部紧急对最大安全泄洪量进行了测算,水务部门也紧急对下游河道进行了清理和改造,并根据气象预报增加了泄洪量,及时解除了险情。

今年汛期,除降雨频频光顾外,高温也来势汹汹。7月后,北京地区迎来史上最热8月。当月观象台平均气温达27.5℃,创1950年以来最高值。

高温天气导致用电量迅速上升,一度给电力保障拉响“警报”。8月11日北京地区电网最大负荷刷新纪录,飙升至2082.8万千瓦。

针对这一情况,北京市局与电力部门实时沟通,采取现场视频会商,利用模型预测出最大电力负荷量,确保“迎峰度夏”。北京电力调度部门反馈,针对电力部门的专项服务气象效果显著,使电力调度更加从容。

不仅是排水、电力,与交通、国土、旅游、住建等部门的联动保障也在实时进行。针对性的服务在汛期得到进一步完善。今年交通气象指数、风险预警、出行交通预报等预报精细度达到逐小时,下凹式立交桥区内涝风险预警空间精度达到10米量级。

整个汛期,全市气象部门面向防汛指挥体系,提供了全天候实时会商通报气象服务,为安全度汛增添气象元素。

家住密云的市民田鹏说,“8月12日,本来与朋友计划去桃源仙谷游玩,还好提前一天在电视上看到密云近期下大雨的消息,及时改变了行程。”在汛期,市局积极拓宽信息发布新渠道。遇重要天气,电视、广播、微博微信、“北京服务您”及腾讯QQ、新浪等媒体上各类气象栏目全程直播天气。

同时,市局首次利用北京市“两微一端”矩阵、主动向新闻媒体发布通稿等方式及时宣传。“7.20”特大暴雨过程中创新推出“气象北京”视频直播微访谈,得到公众关注和肯定。

汛期已过,但路未止。风雨兼程,首都气象服务的脚步仍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