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记者探访北京新机场 近距离感受“中国效率”

17.10.2017  18:16

  中新社北京10月16日电 (记者 尹力)“北京新机场飞行区工程于2014年开工,2015年航站楼工程开工,主体工程将于2018年底完工,2019年10月实现试运行……”16日,北京新机场建设指挥部新闻发言人朱文欣向前来探访的中外记者介绍总体工期计划。在现场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后,记者群中自发响起了掌声和“Great!(真棒)”的赞叹声。 

  当日,在中共十九大新闻中心的组织下,60余位中外记者前往新机场建设工地现场,近距离感受“中国效率”。在施工现场,新机场的轮廓、跑道布局以及航站楼的整体模样已非常醒目,施工方有条不紊地进行航站楼屋盖和玻璃幕墙安装。 

  朱文欣在介绍各主要工程进度时提到,截至今年9月,新机场航站楼已完成混凝土结构、钢网架结构、综合交通中心(停车楼及综合服务楼)工程主体结构封顶。同时,飞行区工程、配套工程及运行筹备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中。全部工程计划于2019年7月竣工,并在10月试运行。 

  来自加蓬国家电视台的记者扬尼克·芒加(YannickMenga)认为,新机场建设是一个工程量浩大但也很有必要的项目,“我对此很感兴趣”。在他看来,新机场建成后可有效缓解交通压力,并让民众生活出行更便捷。 

  在探访现场,多位外媒记者问及新机场结构设计、交通配套等问题。朱文欣介绍,新机场航站楼在全球首次采用双层出发工艺设计;部分机位采用国内国际混用,设立中转手续集中办理区,让中转流程更加便捷;将在室内设置防霾新风系统,并通过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和个人智能终端,为旅客提供交互式的设备应用。 

  在综合交通方面,朱文欣表示,新机场将以大容量公共交通为主导,有机融合公路、城市轨道交通、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多种交通,构建以新机场为中心的“公路辐射圈”和“铁路辐射圈”。他特别提到,多条轨道交通线路将在航站楼下方集中纵贯穿越并在此设站,旅客可通过大容量电梯或扶梯直接进入航站楼,实现空陆侧交通“无缝衔接”和“零距离换乘”。 

  《澳门时报》记者铁怡表示,能亲眼看到新机场的施工现场“感觉很震撼”。她一直很好奇北京有着如此巨大的客流量,建成两个大型机场后要如何解决旅客的交通配套设施。在听完介绍后,铁怡给出好评:“考虑得很周全,期待试运行阶段。” 

  未来,京津冀三地机场将由首都机场集团公司统一管理,通过分工协作构建功能互补的世界级机场群。 

  根据规划,北京新机场和首都机场定位为大型国际枢纽机场,将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双枢纽”;天津滨海机场作为区域枢纽机场,将成为北方国际航空货运中心;河北石家庄正定机场将作为航空快件集散及低成本航空枢纽。 

  在《多哥新闻报》记者卡塔卡·托卡巴(KatakaTokaba)看来,北京新机场的建设标志着中国将打开新的“空中之路”,加之“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海陆两条通路,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将更为紧密,“我迫不及待地要将这些最新的发展信息传回去,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的新变化。”(完)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