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记者探访“中国式养老”
中新社北京10月21日电 (记者 杜燕)社区的老人们通过网络可以寻医问药、可以在家直接点击选择所需的订餐、心理咨询、医疗护理等服务,这在法国一家电台记者克利斯多夫(音译)看来,中国老人与互联网的亲密接触,非常有趣也十分便捷。
21日下午,百余位境内外记者走进北京市朝阳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以及北京双井恭和苑养老院,近距离了解“中国式养老”。
老年人上大学学书法、学弹琴,平均年龄64岁的大妈们身着旗袍踱着“猫步”摇曳多姿,与老伙伴儿们打台球、下围棋,与幼儿园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一众中外记者直言羡慕这里老年人的生活,克利斯多夫还从练习书法的老人那里讨要了“龍”与“福”作为此行的留念。
除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能享受到便利的就医服务,是中国老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中国政府致力于创新解决的问题,即如何将“养”与“医”无缝对接。
在北京寸土寸金的东三环,被周边居民楼包围的养老机构——恭和苑从2012年10月成立至今,入住率已达95%,有283名老人在此入住,平均年龄在83岁,最大104岁。
截至2016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超过2.3亿人;北京60岁以上常住人口接近350万人。如何让老人们在养老的同时享受便利的医疗服务?北京率先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此次探访的恭和苑成为首批试点之一。
负责恭和苑运营的乐成老年事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峻松向中外记者介绍,该养老机构可为入住老人们提供“医疗-康复-护理-养护”一体化的养老服务。今年1月至9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老年患者4.8万人次;截至今年9月底,已为6049人次长期卧床的老人入户提供医疗服务。
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是少数,更多的老人依托社区居家养老。北京市民政局表示,到2020年,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将全覆盖,与街道养老照料中心互为补充,共同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服务。届时,约96%老年人能在家门口养老。
“北京致力于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北京市朝阳区民政局副局长武宁向中外记者介绍,作为国家级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地区,朝阳区结合区域实际,努力打造“1+43+N”的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即通过养老服务指导中心、43个街乡养老照料中心以及若干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
这在来自意大利的欧华联合时报总编辑吴敏看来,是通过政策落到实处,让老百姓切切实实地获得了实惠。
他表示,中国老龄化加剧,而以社区为依托,连接起来包括医疗机构在内的多种服务机构与老人,值得学习和借鉴。如何让中国超过2.3亿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从这些机构中可窥一斑。(完)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