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专家探讨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图文)
任晓璇 摄影
本网讯 6月27日—28日,以“肉牛科技推动产业进步”为主题的首届全国肉牛生产应用技术与产业经济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外汇集研讨会,共享各国肉牛领域的技术与经验,探讨我国肉牛产业在农业产业调结构、转方式的背景下寻求发展的新思路。
研讨会由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肉牛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我校动物科技学院和肉牛研究中心承办。会议本着全面、实用、前沿的原则,分6个专题(含21场报告),3个分技术论坛(含9场报告)以及1次圆桌会议,内容均涉及我国肉牛产业当下面临的亟待提升和发展的问题。13位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等国的肉牛领域知名专家带来肉牛业发达国家在肉牛产业经济、肉牛饲养管理、肉牛疾病防控、肉牛选种选育以及牛肉食用品质等多方面的先进科技和实战经验。
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宗礼作为特邀嘉宾展开了题为“我国肉牛生产现状、思路与政策”的首场报告。他从生产现状、思路任务、支持政策等三个方面对我国肉牛业目前的现状和国家支持政策做了详细讲解。他提到,目前我国肉牛业存在规模化养殖发展缓慢、良种化水平低、生产方式落后、疫病风险大等限制因素。针对这些问题,中央扶持肉牛产业的政策框架已经出炉,包括支持标准化养殖项目、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良种补贴和良种工程项目、秸秆养畜示范项目以及牛羊调出大县奖励政策等。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的Makkar博士带来了两场精彩报告。他指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应当建立完善的国家定量数据库,认为这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肉牛经济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我校孟庆翔教授在开幕发言中表示,肉牛产业发展难题在于创新产业链环节建设,提升肉牛、牛肉市场附加值,降低牛肉生产成本。而当前我国肉牛业产业链体系建立、牛肉生产各环节的利益分配方式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使得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风险。研讨会的举办,旨在借鉴肉牛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基于我国肉牛品种和饲料资源,通过完善肉牛产业链和发展新技术来降低肉牛养殖成本,走出中国自己的肉牛业特色发展道路。
大会开幕后,举办了主题为“肉牛产业与国家战略”的圆桌会议,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走近科学》栏目导演宋英慧女士主持,专家教授、长期生活在国外的外交官、肉牛行业的协会主管、在世界大赛中获奖的运动员以及在国外购置土地饲养肉牛的央企主管等,针对肉牛产业与国家战略、食品安全等话题进行热议。会议首日晚,还举办了谷物蒸汽压片技术、酵母饲料添加剂、肉牛品种选择与杂交利用技术等论坛专场,为中外企业家、技术人员、科研人员提供了交流机会。
论坛现场全程采用同声传译,中外专家的报告和论文已经整理成论文集,在《中国畜牧杂志》以专刊形式发表。来自全国肉牛养殖、饲料加工、屠宰分割、科研教学等机构的企业家、教师、学生及媒体共600多人参会。
责任编辑:闻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