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对外翻译与传播国际高层论坛隆重开幕
4月8日,中国诗歌对外翻译与传播国际高层论坛隆重开幕。来自比利时、德国、法国、荷兰、马其顿、美国、斯洛伐克、西班牙、英国等12个国家的20位海外重要中诗外译译者、诗歌出版人及诗歌活动家和20余名国内著名诗人出席论坛。论坛由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暨中国文化译研网主办。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吉狄马加、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曹志耘、文化部外联局翻译处处长蒋好书、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黄卓越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译点”诗歌工作室(KPPTS)主管赵四、学术委员会召集人唐晓渡以及海外嘉宾代表美国诗人费正华(Jennifer Feeley)博士做主题发言。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徐宝锋主持开幕式。
论坛的举行旨在推动中国当代诗歌在各语种中的翻译和传播,使优秀中国诗人获得更广阔的国际交流空间,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诗歌大环境中,充分展示中国当代诗歌的活力和成就。国内外与会嘉宾围绕中国诗歌在海外的翻译、出版、传播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开幕式上,中国文化译研网“译点”诗歌工作室(KPPTS)宣布成立,并向蓝棣之、耿占春、张清华等12名学术委员会成员颁发了聘书;中国文化译研网举行入网仪式,与会中外嘉宾踊跃填表、签名留念,成为会员。
吉狄马加副主席在致辞中表示,随着中国文学翻译界近三十年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当代世界诗歌越来越多地被翻译到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诗歌被翻译到世界各地。这种双向互动仍需要更多的支持和重视,文学,特别是诗歌的翻译渠道仍需要进一步拓宽。诗歌的翻译不易,但它带来的体验却可以超越国家、民族。希望国外的翻译家能与诗人直接地建立联系,进一步保证诗歌翻译的可信度,促进诗歌翻译方面的深层合作。
曹志耘副校长在致辞中说,中华文化传播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特别是诗歌的翻译、传播更加困难。在新媒体迅速普及的今天,诗歌的传播也可以借助一些更容易为年轻人所接受的新手段、新方法,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CCTSS“译点”诗歌工作室KPPTS主管、中国诗人赵四从诗歌译者的角度谈了自己的感受。她提到,语言自带力量,在诗歌语言中体现得最充分,译者在翻译诗歌时既痛苦又钦羡,便于传播和通过与母语搏斗强固它的责任在诗人身上是会交战的。“过去的十年间,越来越多的中国当代诗歌被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当代中国诗歌译作在美国一直被关注并且好评不断,中国诗歌译作获得了很多诗歌翻译奖项。作为一名诗歌译者,我会继续努力,相信中国诗歌的传播会更进一步。”美国中译英译者、诗人费正华在主题发言中提到。
论坛分为主题讨论、国际诗歌朗诵会和诗歌国际传播委员会专委会闭门会议等。论坛呈现三大亮点:一,这是一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诗歌交流盛会,13个国家近50位中外诗人、译者齐聚一堂,就中国诗歌海外传播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畅所欲言,开放性的交流与互动,多元化的争鸣与碰撞,对于拓宽中国诗歌海外传播的全球化视野,提升中国诗歌在世界文学大家庭中的影响力具有积极的意义。二,4月8日晚举行的“诗歌之夜——国际诗歌朗诵会”上,吉狄马加、西川、于坚、顾爱玲、丹尼斯·马洛尼、哈维尔·博萨隆戈等26位中外诗人呈现了一场精彩、难得的多语种诗歌朗诵,50余首中外诗歌会带来一场不可多得的精神盛宴;三,“诗歌漂流”活动中,每位参会嘉宾拥有一个漂流瓶,可以写下自己最喜欢的诗歌,会后将交换各自手中的漂流瓶,让各国诗歌去漂流。
合影
曹志耘副校长致辞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吉狄马加致辞
会议现场
CCTSS“译点”诗歌工作室学术委员会成员接受聘书
CCTSS“译点”诗歌工作室学术委员会成员接受聘书
与会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