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发展论坛举办
12月16日,第三届中国职业发展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莫扎特音乐厅举办。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组织行为研究所协办。论坛期间,200多位学界与业界人士齐聚一堂,围绕“职业发展: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主题,讨论了就业、创业与生涯发展领域的最新学术发现和实践经验。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周文霞,教授李育辉,副教授王桢,博士于坤,HR职业发展调查合作院校教师及学院多位在校学生,毕业校友等参加了本次论坛。
中国职业发展论坛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发起主办的年度活动。论坛聚焦就业、创业和职业生涯发展热点,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以多元化的视角回顾职业领域的最新理论进展,分享中国及世界职业生涯管理的先进经验,促进职业发展领域各界人士交流。今年的中国职业发展论坛已举办至第三届。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人才素质不断提升、竞争日趋激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层出不穷,这些都给个人职业生涯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应对挑战、把握机遇,本届论坛以大历史视角,解读从清代至民国、从现在到未来的时间脉络下中国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模式和特征,为当下我国职业发展的学术和实践提供交流平台和参考建议。
周文霞代表HR追踪调查项目组发布“2017中国HR职业发展追踪调查报告”。该报告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牵头,全国25所设有HR及相关专业的大学联合参与的“中国HR职业发展状况追踪调查”项目的阶段性成果。“2017中国HR职业发展追踪调查报告”的样本涵盖人力资源相关专业在校生7288人、HR在职人员5231人。该报告以职业成功理论为理论基础,首先从家庭背景、个人基本特征、人力资本、心理资本、社会资本、道德资本等六个方面探讨了人力资源从业者职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报告还对2015年至2017年共三年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全面的纵向比较,展示了人力资源专业在校生人格、职业成功观发展变化趋势等丰富的调查成果。
随后,来自学界和业界的嘉宾发表主题演讲。香港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中清作了题为“民国时期女性高等教育与职业发展”的主题报告,解读了民国时期女性对商科、医科、工科等不同专业的选择偏好等重要研究发现。香港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华中师范大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康文林(Cameron Campbell)作了题为“清代官员的考试表现、任用及仕途发展”的主题报告,探讨了科举制度末期考试成绩对仕途升迁的重要影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冯喜良作了题为“灵活就业对个体职业生涯的影响”的主题报告,针对灵活就业趋势下个体职业发展的因素和路径做了全面分析。史宾沙科技与互联网行业负责人祁瑞峰作了题为“未来的人才:产业大变革,人才新物种”的主题报告,预测了新科技时代下人才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分党委书记于海波教授作了题为“基于3C的职业生涯理论”的主题报告,从人力资本、心理资本、社会资本的角度分析了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因素。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苗绿作了题为“归国人员及海外人才在中国的职业发展”的主题报告,对当前我国海外及海归人才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盘点。韦莱韬悦亚太区人才与奖酬董事总经理方晔作了题为“我的职业故事: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主题报告,以个人经历为主线,串起职业生涯发展中应当重视的若干关键点。法国燃气集团人力资源执行副总裁李茹作了题为“HR从业者面对未来的挑战与机遇”的主题报告,对当前组织形式变革、管理模式变革的背景下人力资源从业者的发展给出了系统性的建议。本届职业发展论坛的举办,为中国职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一个跨学科、多背景的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