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第二次机会在哪里?

18.11.2014  14:01

导读:学者周其仁在阿拉善SEE公益机构年会上所作题为《中国经济长期发展:问题与挑战》的主题演讲,讲到中国经济面临四个问题:中国经济发展难度变大了,但机会也很大;提高空间“经济产能密度”,生产潜能会很快爆发;品质问题,是我们最大的机会;政商关系,是最重大的挑战,被一些

  学者周其仁在阿拉善SEE公益机构年会上所作题为《中国经济长期发展:问题与挑战》的主题演讲,讲到中国经济面临四个问题:中国经济发展难度变大了,但机会也很大;提高空间“经济产能密度”,生产潜能会很快爆发;品质问题,是我们最大的机会;政商关系,是最重大的挑战,被一些媒体转载时改为“中国经济的第二次机会在哪里?”

  这个问题问得好,如果说大陆经济的第一次机会,源于冷战后美国与西方国家主导的政治与经济全球化,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加入WTO,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成为全球最能赢利的国家,那么,经过30多年的发展之后,进入“新常态”,发展难度确实变大了,原先的劳动力优势、低工资优势等丧失,第一次机会已经走到尽头,要是经济转型不顺利,新的增长动力不足,会出现经济停滞徘徊,掉进中等收入陷阱。

  所以说,大陆经济确实面临着第二次机会在哪里的问题,且现实而紧迫,周其仁说的四个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以为,在大陆,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市场的问题,如果把市场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这里的市场包括“两个市场”,一个是国内市场,一个是国际市场。中国经济30多年来的突飞猛进,有人说是源于改革开放,这固然没错,但改革开放最终要落脚为形成市场,现在回头看,改革就主要是形成国内市场,即抛弃搞了30年的“以阶级斗争为纲”,改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打破计划经济,建设市场经济。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严格的计划经济下,是没有市场的,各种资源的配置是低效的,甚至是负效的,它无法调动人的知识、技能等积极性,哪怕搞了30年,国家仍然一穷二白,最后经济走到“崩溃的边缘”。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核心是建立市场,确立个人产权,准许自由交易,允许合法致富。在市场无形之手的指引下,一切要素被激活,人们爆发出巨大的创造性,30年时间,大陆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前后30年对比,翻天覆地,人民财富积累和生活水平迅猛提高,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早已超英赶美。

  如果说改革是营造国内市场,那么(对外)开放则是抛弃冷战思维,从“要准备打仗”的错误判断中走出来,重新研判国际形势,确定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抛弃闭关锁国政策,变与人为敌为与人为友,打开国际市场,允许国际贸易,加入WTO,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这才有了资金、技术、人才的纷至沓来,凭借劳动力、低工资优势,大陆承接世界产业转移,在全球市场价值链中占据一环,从一个“崩溃”的国家,走进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可以说,大陆经济这30年的奇迹,完全得益于两个市场制度的建立,没有两个市场的建立,尤其是国际市场的开放融入,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大陆,你就是说谁谁多么光荣伟大正确也没有用。事实上,周其仁先生在演讲中也提到:“一个大国经济,怎么可以连续多年年增长10%以上?这跟全球格局有关,不完全是中国人自己努力的结果,很大程度是我们的开放,更准确的说是长期封闭、然后走向开放,释放了一个战后罕见的潜能。”

  如果我们把眼光往历史的深入探望会发现,是市场让人类发生了深刻的改变。茅于轼先生提到一个数据,说1820年为止人类过去的几万年中,人口只有10个亿,以后的200年,人口增加了60亿,现在是70亿,几万年只有10个亿,200年增加了50亿;人均寿命在1820年是26岁,现在是68岁,人类奋斗好几万年只活了26岁,而这200年,人类活到了68岁,增加了40多岁,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变化?是市场制度。当然,浅表地看,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但茅先生说,只有商品化科学技术才能造福人类,而商品化要靠市场。

  比照中国前30年与后30年,难道说前30年的人更加懒惰吗?不,前30年的人,也就是我们的父辈,不晓得比我们现在辛苦多少倍,但是却终年为一家人吃不饱饭而发愁,现在,或许也辛苦,但不会吃不饱饭。所以说,市场是改变整个人类的力量,是改变我们自身处境的力量。

  明白此理,应该知道,中国经济的第二次机会在哪里?还是在市场,在两个市场制度的完善。现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都不能说完全放开,国内市场还有大量行政、权力垄断;国际市场还有重重的人为封闭,无论走进来,还是走出去,都有太多限制,中国经济要开启第二次机会,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对阻止市场化改革的既得利益集团动真刀动真枪,这些阻力妨碍了产品品质的提升,扭曲了政商关系,消耗了企业家太多的精力,而难以专注于企业的发展。权力与市场的边界模糊不清,终会伤害市场本身,而伤害市场,就等于伤害人民的权利和福祉,为了捍卫自己的利益,我们要支持市场,保卫市场,完善市场

免责声明:中国经济的第二次机会在哪里?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京城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 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 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京城在线联系 (QQ:1187215932),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新银发时代 享品质生活--2019北京银发消费月正式启动
  为贯彻落实民政部日前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商务之窗
北京市生活性服务业标准化门店(第一批)正式发布
  今年是北京市开展生活性服务业行业标准宣贯工作的第4年,自2016年北京市商务局将相关行业236个标准规范分11个行业(业态)汇编成册以来,已依托相关行业协会召开系列宣贯会93场,共1.商务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