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罗思义:中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不能照搬西方模式
中国如何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从中等收入到高收入经济体的转变,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并写入“十三五”规划。但遗憾的是,部分新自由主义者建 议,中国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就应听从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所倡导的政策——国际上熟知的“华盛顿共识”,这不符合中国谚语所说的 “实事求是”。
可借鉴亚洲成功经济体经验
林毅夫在其文章《中国经济学家非得学习西方吗》 中,谈及“华盛顿共识”就曾精准地指出:“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看到一个发展中经济体按照西方主流的发展理论来制定推行政策获得了成功。少数几个发展绩效比较好,或者转型绩效比较好的经济体,它们推行的政策从主流的经济学理论来看都是错误的。”
林毅夫认为,上世纪70代主流经济学界有一个“华盛顿共识”,它主张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但是20多年过去了,按照新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推行政策的国家普遍是经济崩溃、停滞,危机不断。80、90年代被称为“发展中国家迷失的20年”。
事实上,推行“华盛顿共识”的国家所遭遇的情况,甚至比林毅夫所说的更糟。相对而言,大多数国家变得更不发达,即它们更进一步落后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只有 极少数发展中经济体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以及从低收入到中等收入再到高收入经济体的转变。但实现最快速增长的所有经济体都来自于亚洲,这一事实,有利于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中国从中借鉴经验。
从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过渡到高收入经济体的国家如此凤毛麟角,意味着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遭遇失败。也就是说,在亚洲之外深受新自由主义推崇的“华盛顿共识”,事实上已被证明为失败的发展理论。因此,中国应学习实事求是的方法而非失败的理论:
从正面角度而言,应侧重分析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成为高收入经济体的那些少数发展中国家的成功经验;从负面角度而言,应侧重分析听从了世界银行/IMF倡导的“华盛顿共识”,而未能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未能成功过渡到高收入经济体的那些国家的失败教训。
事实证明,依据事实的发展战略才能取得成功,也是任何理论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理论必须符合事实。不应罔顾事实或为适应错误的理论改变事实。
这 对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中国与其他任何国家一样,都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如果中国依据如何过渡到高收入经济体的错误理论实施政策,那么这种政策必将 失败,由此带来的负面后果将波及逾十亿中国人,阻碍中国实现民族复兴。因此,论述发展中经济体成败经验的事实,是判断一种理论正确与否的前提。
应该指出的是,西方曾就是否存在“中等收入陷阱”展开过重大的讨论。例如,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刊文讨论过这一问题,并得出结论:“并不存在‘中等收入陷阱’。”
文章说:“支持‘中等收入陷阱’理论的人认为,中等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往往低于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其实并非如此,相反,它们增长得更快。它们根据佩恩表 对各国1950年至2010年间的收入进行了对比。人均收入在1.3万至1.4万美元(根据购买力平价,即中等收入国家)间的国家在下一个10年间的平均 增长率基本为2.9%,快于其他任何收入水平国家的平均值。发展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经济体的规模会持续不断发展。潜在的陷阱隐藏在各种 收入水平的经济体。单单拿中等水平说事没有道理。”
不过,我无意用更多篇幅谈论这种争论。我只想说明,发展中国家跻身高收入国家非常困难。因此,为何仅极少数国家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从低收入到中等收入再到高收入经济体的转变,这个问题将被视为一种实证检验。
许多发展模式没有参考价值
毫无疑问,第一个问题是何谓高收入经济体标准。从国际上来看,有68个国家和地区符合世界银行界定的“高收入经济体”的官方标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GDP)为12736美元(约合82478元人民币)。但支持中国借鉴这些经济体的经验具有明显的误导成分,主要原因有两个:
首先,这 68个高收入经济体中的大多数都是非常小的国家和地区,35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不到500万。仅22个高收入经济体的人口超过1000万。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高收入经济体,完全是由于其拥有非常少的人口以及是避税天堂,比如开曼群岛、摩纳哥、列支敦士登、百慕大群岛、马恩岛等国家和地区,或者由于拥有大量的单一商品石油,比如沙特、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
显然,这种类型经济体的发展模式不适合中国,因为中国既不具备人口少的条件,也不能推行避税天堂的战略,更不具备以石油为主的经济条件。
这样的事实说明,部分中国媒体有时讨论中国的国际排名时非常具有误导性,因为它们未将人口基数、经济规模或者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是否是以石油出口为主考虑在内。中国实现高收入经济体的过渡这样严肃的问题,不能依据草率的统计,而是需要准确的信息。
首先谈经济发展事实。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已跻身最重要的高收入经济体数十年了。它们自跻身高收入经济体后已有数十年以上(通常都超过一个世纪),一直以相对慢的速度增长。例如,就整个20世纪而论,美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长率仅为1.9%,德国为1.8%,英国为1.5%。显然,这样慢的增长路径不适 于中国作为发展模式,因为中国计划到2020年实现小康社会,在未来5-10年达到高收入经济体的国际标准。
接下来谈中国自1978年启动 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条件。可以指出的是,事实上大多数大型发展中经济体在此期间进一步落后于美国。以人口至少不低于500万的国家和地区以及1978年其 人均GDP相当于美国的40%为例,1978-2015年符合此类条件的53个国家和地区中,28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进一步落后于美国,25个国家 和地区的地位则相对美国有所提高。
也就是说,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相对于美国更不发达了。这说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存在难度。
但也应该注意到,在较长的时期内,许多前发达经济体退步为发展中经济体地位,或者遭受了灾难性的挫折。例如,阿根廷的人均GDP从1938年相当于美国的 67%到2015年跌至30%;智利的人均GDP从1910年相当于美国的60%到2015年跌至50%;俄罗斯的人均GDP从1975相当于美国的 43%到2015年跌至28%。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仅有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相对美国大幅增长。自中国大陆1978年启动改革开 放以来,只有6个至少有500万人口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大陆、马来西亚、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与韩国),与美国人均GDP的差距至少缩小了20%。 这6个经济体都是来自亚洲。
1978-2015年与1950-2015年,中国大陆的人均GDP增速快于任何国家和地区。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的人均GDP起点均远高于中国大陆,而且已实现了从低收入到中等收入再到高收入经济体的转变。
就快速增长的经济体数量而言,亚洲经济体占据压倒性优势。世界增速最快的所有10个经济体全部来自亚洲。亚洲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功,并非是因为推行了世界银 行与IMF所倡导的“华盛顿共识”。这说明,中国要确保成为高收入经济体,就不能听信世界银行的教条,而是要侧重学习何种因素能确保经济增速超过所有其他国家,然后要学习何种因素导致亚洲经济快速增长。
中国缩小与发达经济体差距
既然中国的人均GDP增速快于其他任何经济体,为何其仍未达到高收入经济体的国际标准?答案当然是取决于不同经济体的起点不同。
1929 年,中国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其人均GDP仅相当于美国的8%,彼时印度的人均GDP高于中国30%。就经济发展而言,清朝与1911年后成立的 中华民国在追赶发达经济体上是失败的——1900年中国的人均GDP相当于美国的13%,1913年这一数据为10%。
自日本侵华战争结束 到1950年,中国几乎是世界最贫穷的国家,当时中国的人均GDP仅相当于美国的5%。1950年,世界141个经济体中只有10个国家的人均GDP低于中国,它们是非洲的8个国家(博茨瓦纳、布隆迪、埃塞俄比亚、几内亚、几内亚比绍、莱索托、马拉维和坦桑尼亚)和亚洲的两个国家(缅甸、蒙古)。
自 1978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速快于其他任何国家,也快速缩小了与所有发达经济体和快速增长的经济体的人均GDP差距。1978年时美国的人均GDP是中 国的30倍,2015年时这一差距缩小至4倍。中国在多项数据上已缩小与所有快速增长的发展中经济体之间的差距,有些数据甚至已超过后者。
但亚洲四小龙的人均GDP起点均高于中国大陆,这是它们早已达到高收入经济体的国际标准、仍领先中国大陆5-10年的原因。
从1978-2015年,中国大陆与亚洲四小龙的人均GDP差距均有所缩小,具体情况如下:
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的人均GDP差距已从逾8倍缩小至仅略超过3倍;与中国香港的人均GDP差距已从15倍缩小至4倍;与新加坡的人均GDP差距已从逾20倍缩小至不到6倍;与韩国的人均GDP差距已从近6倍缩小至不到3倍。
综上所述,自1978年以来,中国大陆的经济表现远优于亚洲四小龙,但后者经济增速继续远快于老牌发达经济体。因此,中国大陆最终要缩小与亚洲四小龙的人均GDP差距,就必须要继续长期(数十年)保持良好的表现。
“华盛顿共识”是一种失败战略
综上所述,全球经济发展状况显而易见。因此,任何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理论和战略,必须符合事实。可以看到:
如果目标是追赶发达经济体,那么全盘照搬发达经济体的任何模式就是错误的。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模式是数十年(超过一个世纪)维持缓慢增长。
中国采用这样的缓慢增长模式,就无法在5-10年后达到高收入经济体的国际标准,或者缩小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因此,中国必须利用已被普遍证明的快速增长经济模式——成功的发展中经济体就是采用这种模式。
中国经济发展的任何理论与政策必须立足于克服“中等收入陷阱”。就全球经济增长而论,任何经济理论与发展战略,必须能对下述三个基本事实,给出答案。这三个决定性的问题如下:
为什么中国的人均GDP增长率会优于所有其他经济体?
为什么人均GDP起点高于中国,已达到高收入经济体国际标准的少数亚洲经济体表现不如中国,但优于所有其他发展中经济体?
为什么遵循“华盛顿共识”的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未能实现快速增长,或者成功跻身高收入经济体,反而大多数情况下进一步落后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
中国经济发展的任何政策,都不能以“华盛顿共识”教条为基础,因为全球增长数据显示,“华盛顿共识”是一种失败的发展战略。相反,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那些国家,并非基于“华盛顿共识”。应对如何克服“中等收入陷阱”这样严肃问题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事求是。
(作者罗思义(John Ross)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英国经济评论家,曾任英国伦敦市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
原文链接:
[参考消息]罗思义:中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不能照搬西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