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安全能力建设成果显著

30.03.2016  17:46
——访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李彬

来源:人民日报 2016-3-30 张梦旭

  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即将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峰会主题为“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李彬近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就核安全峰会的意义、中国在核安全领域的贡献、核安全国际合作等谈了自己的看法。

  “过去20年左右,全球恐怖主义愈演愈烈,通过获取核武器来制造核恐怖袭击,一直是恐怖组织追求的目标。各国核设施和核应用的不断增多,客观上增加了恐怖组织获取核材料的机会。”李彬说,这正是核安全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的原因,也是举行核安全峰会的重要意义所在。峰会给予核安全话题足够重视,讨论确保全球核安全的具体措施以及相关的国际合作渠道,有助于解决具体问题。核安全峰会强调用合作而非对抗的方式解决问题,符合世界大势。

  李彬认为,中国在全球核安全议题上发挥了表率作用。中国领导人出席了之前举行的全部三届核安全峰会,习近平主席即将赴美出席第四届核安全峰会,通过实际行动向世界表明对核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在具体问题上,中国也作出贡献,比如在出口核设施中,把使用高浓缩铀的反应堆转变为使用低浓缩铀的反应堆,在客观上减少了武器级核材料受到人为攻击的风险。通过参加核安全峰会,中国把本国在应对核安全问题上积累的经验向世界做了充分展示,得到了其他国家的认可。

  与此同时,中国在自身核安全能力建设上也取得了显著成果。李彬说,“十二五”期间,中国核安全能力持续提升,严格按照国际最新标准开展了新建核设施的核安全系统建设,并对原有核设施的安全系统进行了改造;相关部门起草了《核安保条例》草案并已上报国务院审议;中国还发布了《核材料衡算与控制视察导则》《核材料和核设施实物保护》《核材料管制视察管理办法》《核材料管制报告管理办法》等一批核安保导则和技术规范;核安全监管工作也步入了机制化、规范化轨道,成立了国家核安保技术中心,强化核安全的日常监督管理,扎实推进了核安全工作的机制化。

  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海牙核安全峰会上首次提出中国的核安全观,即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李彬表示,中国的核安全观同中国哲学非常有关。西方哲学是解析哲学,经常把问题拆分为几个具体部分,分别予以解决,而中方认为,不管是人为破坏引起的核安全事故,还是自然因素引起的核能安全事故,其结果是类似的,所要采取的核应急措施也是类似的,应该密切这两大领域的联系,综合施策,而不是人为割裂这两大领域的关系。

  李彬说,从2010年第一届核安全峰会至今,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这一平台。展望未来,世界在核安全议题上的合作丝毫不能放松,以国际原子能机构为核心,其他组织和机制为补充的核安全国际合作格局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双边合作也将在维护全球核安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编辑:苑苑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