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程方平:引领校本 焕发蓬勃

06.01.2017  03:34

转眼又到了一年复始的时间,2016年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可谓仍然异彩纷呈,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仍在认识和解决的过程中。因社会焦虑和风气浮躁叠加的新困难,也使不断深入的教育改革举步维艰。在新的一年里,理清思想、练好内功、提高质量,必然会聚焦成最为重要与核心的问题。作为中小学校长,则需要拨开乱象、把握本质,切切实实地做好校本发展的实际工作。

认清自我,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一直以来,从教育的各级主管部门到社会各界,人们最为关注的,还是中小学教育质量问题和在学校中师生全面与良性发展问题。去年纷纭复杂的教育现象,可归纳为两点:一方面,诸多的新探索、新经验不断涌现,表现为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的花样翻新、教育新概念和新模式的不断问世、新技术与新工具的大量使用、因高考改革带来的诸多转变与调整等,使得不少学校、教师和学生在思路拓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困惑和不适应;另一方面,问题和挑战层出不穷,包括因发展不均衡引发的持续择校热、“奥数”热、教师非正常流动、部分乡镇学校开不齐课程、有偿补课等,持续发酵和热度不减的还有校园欺凌、教师职称评定、学生体质严重下降、师生减负不利、家校冲突频发等,以及与此对应的教育政策和法律的改善等。这些都成为教育界和全社会普遍关注和热切呼吁的重要问题。

在经济腾飞、科技进步、社会转型、信息激增、商业渗透的今天,教育教学和学校发展再也难以回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单纯时代。本应相对保守、稳定、有坚守的学校教育却始终会与社会公平、个性发展、多元需求、人才竞争、追求效率、依法治教等敏感话题和改革诉求相伴而行。这对学校管理者和领导者,也必然会提出更高、更实际的要求。

作为中小学的校长,不仅需要反思过往的改革历程,熟悉既定的法规和政策,认清本校的传统优势和成败经验,更要努力诊断出学校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找出解决困难的路径与方法。要变不断地花样翻新,使用新概念、新思潮、新模式、新工具刺激师生,为扎扎实实地打好学校教与学的基础,练好每一位师生自主发展的基本功。面对学校资源和条件的严重不均衡,校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智慧和使命感、责任心,将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不忘初心,理直气壮有所作为

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我们今天的中小学可谓物质条件普遍有了较好改观,但是不可否认,教育界也正在变得越来越浮躁、越来越缺少坚守和原则了。在社会多方面的挤压之下,学校教育在许多方面不敢直面矛盾,甚至因为一味地妥协而使得一些教育的基本目标难以实现。如,相当一批学校不能充分开展体育锻炼、对校园伤害束手无策、无法说服家长支持学校的批评教育、用近乎僵化的方法教授学科知识、对教与学的评价简单生硬、没有给师生的自主发展留有必要的自由空间、教学资源局限于教材教参、教学改革流于形式和作秀、以考试压力为幌子消极对待师生的改革探索等。我们不否认以上问题的存在,有着种种来自外界和舆论的巨大压力,但作为校长的良知、责任和使命感,应该能使学校理直气壮地有所作为。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我们长期以来都一直认为,我国基础教育比国外好,但又解释不清,有了高质量的中小学教育,为什么我们的人才培养却并不理想。除了高校教育和人才使用方面的问题需要检讨和反思之外,中小学的教育也的确存在不少值得警醒的问题。比如,我们除了通过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应对考试之外,在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动手操作能力、质疑和创新的胆识、想象力和意志力等的培养方面,以及在身心健康发展、自主生涯设计、服务和融入社会、学会关心和责任担当、志向和理想的树立等方面,与先进国家确有明显的差距。

高扬校魂,唤醒学校蓬勃生命

要解决这些问题,使中小学的学校教育真正提升质量和水平,摆脱诸多不良影响的困扰,校长应该根据学校的现状作出努力。

第一,要使学校的制度与文化建设切合本校的实际,并赢得广大师生参与建设和广泛认同,减少虚浮的表述和不切实际的高调,使学校的良好传统得以沉稳地积淀。

第二,认真反思本校在过往发展中的经验教训,总结和诊断相关制度和文化的利弊得失与症结所在,并在群策群力基础上使之完善。

第三,要使学校的各级组织焕发积极主动的生命力,而不是消极地应付差事。比如,应使学校的德育、教研、班主任、少团组织、学校服务等部门的岗位职责,从生硬僵化的束缚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减负,着眼于聚焦和解决学生的问题、有计划地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建设和谐学校文化等方面。

第四,争取家长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相信社会正能量的作用,通过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促进学校的各项工作走入正规和常态,协同解决学校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第五,因校制宜地进行合乎教育规律的实验探索,经常性地通过调查摸清学生和教师遇到的典型问题,以便使错误的倾向被及时遏制,正确的做法得到合理的伸张和支持。

第六,通过阶段性的总结和反思积累经验,调整学校发展的方向和进度,也可以对上级主管部门积极地提出建议,促使相关的政策和法律进一步完善,为学校的发挥争取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

第七,要根据学校和师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既不能过于理想、一蹴而就,也不能按部就班、畏缩不前。要鼓励师生通过自主努力,超越既定的阶段性目标,也要帮助不适应者尽快进入角色,实现全员的充分发挥。

第八,建设学习型的和谐发展平台,激励师生立足校本练好内功、主动发展、合作共赢,将学校的日常工作、学习与创新探索合为一体,在减少形式化和无用功的同时,提升师生的自信心和幸福感,将每一个体的发展与学校的整体发展融合在一起。

总之,中小学校长今天和未来所要特别关注的,已不再只是学校的硬件设施,而更多的是学校的文化内涵建设和师生潜力与主动精神的发挥。因为,只有当学校的教育有了自己的灵魂,有了校长和师生共同的愿景,即便是在困难的境遇之中,也能得到充分有力的发展。

(本文作者程方平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刊于《中国教育报》2017年1月4日05版)

原文链接: [中国教育报]程方平:引领校本 焕发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