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在京颁奖
“第一届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颁奖典礼16日在京举行。
图为颁奖现场。
中新网北京新闻11月16日电 (记者 曾鼐)“第一届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颁奖典礼16日在京举行。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也引发中外专家热议。专家认为,讲好故事对国家形象建设非常重要。
首届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举行
“第一届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16日举行颁奖典礼,238个故事作品获得入围奖,并产生诸多单项奖。该比赛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关系分会、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与中国网共同主办。通过传播中国好故事,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王刚毅说,举办中国故事大赛,希望通过故事大赛挖掘一批中国好故事、发现一批故事人才队伍,转化一批中国好故事成果,希望大赛能长期举办下去。
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郭忠说,讲好中国故事,不仅对中国国家形象建设和对外传播非常重要,而且对全国各地城市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各省市的外宣工作也非常有价值、有意义。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陈建国说,讲好中国故事对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至关重要,这对于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培养会讲故事的外宣人才队伍,提高国际传播能力,都是非常具有建设性的。他说,希望大赛今后可以联合更多国际高校一起来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
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说,大赛不仅是提供一个报名平台,更主要的是要提供一个故事成果转化平台,把真正具有对外传播价值的好故事推广到国际社会上去。“大赛不是为了比赛而比赛,而是为了发现真正的好故事、好内容、好IP,进行创造性地成果转化。”
针对本次大赛的情况,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于运全说,举办大赛的目的就是为国内外民众提供一个对话、建立信任的全球公共外交实践机会。于运全称,最让他感动的是,一个来自陕西的90多岁的老革命、老党员,为了积极参赛,先后向组委会打了90多个电话,详细咨询大赛的每一个细节,最后经过反反复复的修改,提交了三个亲身经历的中国好故事。
据介绍,本次大赛自2017年2月启动来,来自全国32个省市和地区,200多所高校的大学生组、留学生组、企业组等,提交721件故事作品。最终,评选出年度特别单项奖5名,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最佳组织奖12名,最佳指导老师奖10名以及入围奖238名。
获得本次大赛一等奖的10个故事作品,包括北京大学的微电影《温情惟馨》、清华大学的微电影《北京24小时(24HoursinBeijing)》、浙江大学的纪录片《老底子杭州人》、华中科技大学的纪录片《杆秤匠心》、香港城市大学的纪录片《我和我的女孩》、湖北大学的文创产品设计《楚文化经典符号的创意设计与应用》、北京工业大学的移动端APP《工艺大师APP——景泰蓝》,以及杭州二更网络公司的纪录片《维和部队》、深圳越众影视的纪录片《一个村支书的中国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纪录片《一亩布》等。
五个年度特别单项奖是:“特别杭州文案奖”《一匠一心》、全聚德“特别美食味道奖”《炸酱面遇上卤肉饭》、特别作品转化奖”《让中国歌曲的美漂洋过海》、“特别西游创意奖”《孙悟空大战雾霾精》、“特别参与精神奖”《放牛娃追梦创新记》。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什么是好故事?台湾世新大学副教授赖正能认为,好故事的标准有两个:第一,好故事就是易于理解的故事,就像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第二个,让人感动并且做出改变的故事。科技变化的只是承载的工具,不管是用简白的文字还是用炫酷的影音,归根结底一个简单但可以感动人到让他做出行为改变的故事才是一个好故事。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关系分会(PRSC)会长、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先红说,讲好中国故事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的一种“巧战略”,既可以为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提供“接地气”的话语内容,又可以为中国文化软实力提供“通天线”的共享性的国际价值观。
陈先红说,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的常态化运营机制,建立“一网一刊一课堂一节目”的基本架构,常年向国内外民众征集中国好故事,通过“中国故事创意传播训练营”的方式,集中解决“好故事”和“好表现”之间的矛盾,进一步优化故事作品质量,培养讲故事团队和人才,并在国内外城市举行中国故事大会和作品巡展。
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主任李喜根说,讲故事首先要有吸引人的故事结构,故事要与社会、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需要体现人文情怀,为社会公众所喜闻乐见。另外还需要通过媒体以及其它渠道来广泛传播这些故事。
他说,国内有关国家形象的重大公关项目需要有人去做专门的考察与实证研究来了解其实际成效;对外传播需要充分了解受众的特点,了解当地的文化与风情,了解国外观众的认知方式与价值观念,才能够使对外传播充分发挥其效用。
“真实的形象是很重要的,而讲故事就是建设形象的有效途径。”欧洲公共关系之父、德国莱比锡大学荣休教授GünterBentel认为,讲故事对国家形象建设非常重要,当人们看到、读到或听到这些关于中国的故事,他们会对中国更加感兴趣,从而更增加了对中国的了解。。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PublicRelationsReview》联合主编MaureenTaylor,自称站在美国人的角度提出五个建议:
第一,利用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把故事告诉他们,然后通过他们把故事再传播给老师和同学,这是最简单的方法;第二,许多美国大学都设有孔子学院,可以在那里举办活动;第三,通过国际交流学生组织;第四,建议同中国驻海外的大使馆合作;中国在许多国家都有大使馆和领事馆,他们通常会在春节等节日开办庆祝活动,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第五,利用大众媒体来帮助传播。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副教授姚正宇说,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一个很好的方式,但如果把它看成是一次政治运动,对海外的人来讲,不但不会参与,反而会冷眼旁观;要能够去政治化、去运动化,找到这个事情情感上的意义,把形式和意义分开,不能让形式覆盖意义。(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