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在人民大学举行

24.10.2016  17:46

10月2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在人民大学举行。本次会议对2016年9月的宏观经济数据进行了分析与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老师刘晓光代表课题组发布了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报告指出,2016年3季度,各项宏观经济指标显示,中国经济增长企稳态势延续,呈现出九大底部特征。这可能预示着中国经济已经或即将跨越“L型”拐点,经济运行面临的核心问题也将发生重大转变:从经济增速持续下行引发潜在金融风险上升,转变为前期稳增长过程中不断累积的各类金融风险反过来牵制经济增长。特别是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泡沫风险和以债券为代表的债务违约风险加速上扬,叠加国际市场动荡带来外部冲击和资本外流,成为触发流动性危机和经济动荡的最大不确定因素。面对最新形势变化,宏观政策的首要目标应该由“稳增长”过渡为“防风险”,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更加突出“结构性”,实现精准发力。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尹恒主持了会议。多位与会嘉宾围绕9月的宏观经济数据和分析报告进行了深入研讨和点评,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认为,当前中国经济企稳已经有了一些重要表现。为了实现中国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目标,应该着力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同时释放总需求;稳固推进“一带一路”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货币政策要保持适度的中性;拓展宽财政的稳增长空间;有序地释放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加强政策的协调配合,引导资金脱虚向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庆表示,总体看起来中国经济很大可能已经到了“L型”的拐点,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确认。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还会依靠投资,但是投资会发生转型,当前转型正在推动,但是尚未形成气候。

汇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我国经济增长虽然出现明显的见底回升,但企稳基础仍不稳。尤其是除了铁工基和房地产及相关领域有回暖迹象外,大部分的经济领域尚无明显的企稳迹象,反而还面临下行的压力。同时,新一轮的房地产调控措施也会给经济带来影响。

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强调,虽然当前中国经济缺失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经济是有内升动力的,不必过于悲观。不管从企业的上游、中游、下游来看,企业都有去库存的能力。钢铁、煤炭行业企业去年已经在自发调整。因此,要相信市场,包括房地产业,都有自发的调节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表示,当前国际机构对于中国经济问题的关注,已经从增长问题转移到债务问题上,但是,要用新的视角来看待中国债务问题。

首先,存量和增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债务率飙升的同时,杠杆率并不像很多人所想象的那么快,特别是杠杆背书,变化并不快。其次,国有企业的债务率和政府的债务率的本质,实际上是政府信用所支撑的逆周期调整的一个产物。因此,我们对债务的思考不能按照简单的市场逻辑来进行思考。第三,考虑到中国的政治经济的市场运行逻辑在历史上所抗压的程度,我们的债务问题还是能够熬过去的。此外,我国与西方金融运行的模式有差别。所以,目前我们所担忧的不应该是简单的对于总量的这种担忧,恰恰应该是我们金融深化的速度与我们金融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能力建设的速度不匹配,这个不匹配导致我们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刘元春教授还表示,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用担心明后年的债务情况。因为每年债务率都要提升接近八个点左右,明年的总体债务率可能会接近280%,这个水平导致我们的利息偿还、特别是企业的利息偿还可能会达到15%左右,还本付息占到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可能会达到65%左右。虽然不用过度担忧中国危机的问题,但是债务确实已经成为我们下一步经济运行的一个负担,所以明年必须要高度重视债务所出现的对于增长内生动力的压制,同时也要重点盯住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由于在债务的逼迫下导致的行为模式的进一步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