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十周年庆典系列活动在人民大学举办
6月18至1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十周年庆典系列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6月18日上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十周年庆典活动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理事长靳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刘伟,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出席活动。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宋国青,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科敏,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杨瑞龙、毛振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等专家学者参加十周年庆典活动。
靳诺书记指出,中国宏观经济论坛的专家学者立足于全球视野审视和研究中国的发展问题,力求服务于中央决策和社会需求;立足于中国实际,抓真问题,围绕中国特色,求真答案,努力形成具有人大风格的中国宏观经济研究特色。十年来,论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国内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并且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认可。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已经成为人民大学重要的学术品牌。靳诺理事长表示,十年既是一个阶段性的历程性节点,也是迈向更加辉煌的新起点。希望国发院以建设国家高端智库为契机,继续推动宏观经济论坛的转型发展,不断提升论坛的政策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迎来宏观经济研究更加辉煌的新的十年。
刘伟校长代表宏观经济论坛团队发布主报告《十年宏观、十年政策、十年理论——中国特色宏观经济理论的构建》。刘伟校长系统梳理了十年来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历程,结合十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呈现的特征与问题分析了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的总体内容与特点,并对中国特色宏观经济理论的理论基础、理论框架与相应成果进行了阐述。
毛振华教授在《宏观判断与政策选择: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十年》的主旨演讲中介绍了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呈现的八大特征,并系统回顾了十年研究形成的观点与判断及所形成的独特研究视角和方法。
发布会第二单元由国发院执行院长刘元春教授主持,与会嘉宾对中国宏观经济的趋势和问题,以及应对策略作了主旨发言。
李扬认为,过去十年里经济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经济危机及其蔓延,未来十年很可能还是在这种状态下,因此我们就要研究长期的问题。对于全球经济进入长期停滞,要认识到当前衰退仍在继续,整个经济的前景仍然比较灰暗,当前人类发展进入到了一个非常大的调整时期,这个调整不止是经济调整、金融调整,甚至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都在调整,在这样一个大调整过程中,中国获得了历史机遇。这时我们更应该保持战略定力,加强与各国的持续合作。
辜胜阻从投资发展的角度梳理了2007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情况,认为民间投资与全社会投资之间形成了一个剪刀差。当前扩大民间投资非常重要,需要采取新对策,如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发挥政府投资、国企投资的引导协同效应,推进金融改革,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等。
李稻葵发表了三个观点:第一,增速尚在筑底,今年一季度的确很多经济指标出现了一轮的反弹,但是仔细分析,还不能讲经济已经筑底。第二,风险总体可控,当前美联储九月份可能加息的影响和金融市场一些波动两大方面的风险仍然可控。第三,改革亟待发力,既然增速还在筑底,既然风险总体可控,那改革应该继续发力。
宋国青则认为,目前财政的问题较为突出,要通过体制改革的办法来解决;当前民营企业投资存在问题,可以通过供给侧改革来提高效率,但供给侧改革需要和需求侧政策相配合,共同提高改革效率;除了关注长期问题以外,短期问题依然值得我们重视。
张军认为,中国宏观经济的问题通过结构性改革可能会持续很长的时间,要应对改革过程中新问题的出现,短期需求管理的政策也要跟上。同时,必须务实地看待中国经济过去发展的状况,认识到支撑过去几十年经济保持总体高速发展的基本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
朱科敏认为,未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的研究应该延伸到中观上,并要加强对新经济、金融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同时提出,未来应该更加关注充分就业问题;从中长期来说中国资本市场的功能中保值增值可能比融资更重要;而中国资本市场下一步投资的两条主线,即国企改革和新经济,其中国企改革主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存量问题,新经济主要解决新的增长动力的问题。
6月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刘凤良教授主持,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发布了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6年中期)”报告,刘元春教授代表课题组发布了论坛主报告《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16年中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中国宏观经济》。
报告指出,2016上半年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房地产新政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在持续探底中开始呈现企稳的迹象,CPI重返“2时代”、PPI负增长的大幅度收窄、企业利润增速的转正以及房地产类数据的反弹都表明中国宏观经济并不存在“硬着陆”的可能。报告总结了2016年近期出现的12大经济现象,以及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经济主体信心、经济内生性下滑的压力,以及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分化等四个方面所面临的问题。
课题组在定性判断基础上,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模型—CMAFM模型,对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预测。课题组认为,2016年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难以持续上半年企稳的态势。外部经济波动的重现、内部扭曲的强化、金融风险的不断累积与间断性释放、结构性改革的全面实施等方面的因素决定了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进一步抬头。而与此同时,政策刺激效率的递减和房地产泡沫的管控决定了经济政策的对冲效应将大幅度下降。因此,本轮“不对称W型调整”的第二个底部将于2016年底至2017年初出现,并呈现出强劲的底部波动的特征。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尚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晓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杨瑞龙、毛振华等专家学者共同出席2016年中期报告发布会。
6月19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十周年庆典系列活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举行,论坛上半场为主旨演讲,下半场以五大分论坛的形式展开,与会嘉宾围绕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与热点问题进行了主题演讲和交流。青年经济学者论坛旨在为全国优秀青年经济学者搭建一个探讨宏观经济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学术平台,促进宏观经济学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带动青年学者参与宏观经济研究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