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中国大数据与经济预测论坛在人民大学举行

22.06.2016  04:32

6月18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与中国互联网商务金融研究院全球经济大数据精准洞察实验室联合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大数据与经济预测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会议主题为“当经济预测遇到大数据”。万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南京万得资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海峰,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翠红,明略数据金融大数据行业专家杨昀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中央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副院长马景义,IMI副所长宋科,IMI研究员、中国互联网商务金融研究院全球经济大数据精准洞察实验室主任苏治,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总经理助理东悦杭等出席论坛并参与点评。

会议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经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中国互联网商务金融研究院全球经济大数据精准洞察实验室副主任曲双石主持。

苏治主任指出,学界在大数据流量的计算和处理上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流量计算的市场需求很大,但其发展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他强调,大数据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才标志着大数据时代的真正到来。他希望大数据能充分运用到经济预测领域,带来经济方法创新,进而更好的解决中国当下一些经济问题。

杨翠红研究员以“经济预测方法及其在农业中的若干应用”为题,主要针对粮食产量预测、畜产品消费量预测两个方面发表主题演讲。她指出,目前主要的粮食预测方法存在难以做到提前预测、预测误差较大,无法满足我国预测粮食产量的要求等问题。她认为,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影响我国粮食产量最重要的因素是经济技术而不是气候与环境。农产品产量预测要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测算相结合,并结合当年新的政策、技术等因素,对测算结果进行一些调整。而畜产品消费需求量的预测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数据取得相对来讲比较困难。她希望未来可以实现基于大数据进行更高频、更精确的产量预测。

朱海峰以“万得大数据应用与实践”为题发表演讲。他认为,金融服务的本质最终都归结为数据。信息时代的数据是重要战略资源,许多看似无关的数据整合在一起会有意想不到的价值。他强调,研究大数据要做到专注、务实、勤勉和坚持,不断攻克存在的技术问题,克服数据的枯燥与冗杂,专注于自己所从事的领域的产品与服务。

杨昀以“大数据的来源、采集与使用”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通用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流程在整个信息行业存在已久,大数据时代需要更好的技术手段优化流程。他强调,大数据不是纯粹的数据科学,它面临着来自人类社会的数据带来的“权利确认”和“价值取向”两方面的挑战。他建议国家能从法制层面明确相关政策,完善相关制度,大胆开放与尝试,破除企业、行业的数据壁垒,同时进行标准化建设,并容忍试错。

在点评环节,马景义教授提到只有把握了客观规律才能进行准确的预测。对农产品的预测包括社会经济与自然技术两方面,需要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其中,最小绝对和方法、农业投入占用表、综合集成预测方法等都值得借鉴。东悦杭先生指出,中国在参与全球金融和经济市场中提高话语权,需要国家与企业携手努力。在全球发出中国的声音,讲好中国的故事是新华社的使命。他希望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在未来能在金融信息领域与万得有更为深入的合作。苏治主任认为,大数据在拐点的预测、突发事件与舆情分析中具有突出的作用。大数据应该是多学科交叉的,数据伦理、数据价值、数据与噪音的辩证关系、数据领域的贸易保护问题、数据的因果关系与相关关系如何把握等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随后,来自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各大高校的专家学者就大数据时代下经济预测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