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经济学会年会暨中国劳动科学年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11月19日上午,2016年中国劳动经济学会年会暨中国劳动科学年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开幕。本次会议由中国劳动经济学会和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科研处协办。会议为期两天,涵盖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和职业发展等五大主题,共设八个分论坛,旨在及时交流国内外最新的劳动科学研究和动态,以期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政策法规与实际工作有效对接,推动我国劳动经济学科发展和创新,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来自国内外兄弟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和有关企业的专家学者和博士生近800人参会。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张建明,劳动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劳动经济学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刘家强,劳动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保险协会会长姚庆海,中国劳动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校长刘向兵,劳动经济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赖德胜,劳动经济学会副会长、北京中集信达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付长亭,劳动经济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书记钱伟,劳动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燕山大学院长刘邦凡,香港岭南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莫家豪,美国罗格斯大学教授、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第五任会长陈昭全,国家发改委就业促进司原副司长胡德巧,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劳动经济学会副会长杨伟国,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劳动经济学会常务理事赵忠等与会。
张建明常务副书记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人民大学一直致力于把学校的教学、科研与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伟大事业结合起来。劳动人事学院从成立之日起就植根于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一直是我国劳动力市场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和最佳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重要的推动者,也是国际社会了解我国劳动问题的重要窗口,是我国劳动科学领域教学和科学的权威机构。他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希望所有与会者在对话当中获得灵感,在沟通当中取得进步。
张车伟会长表示,本次年会得到社会和学界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相聚北京,相信年会在各位同仁的支持下一定会取得成功。劳动经济学会成立于今年5月,成为集中科研院所力量和学者智慧的重要平台。
会议设立了论文评审委员会,经过严格的评审,委员会从提交的数百篇论文中筛选出十篇优秀论文。优秀论文评选委员会主席赵忠教授宣布获奖名单。
张建明常务副书记和张车伟会长为获奖作者颁奖。
主题演讲环节由刘向兵副会长主持。
张车伟会长以“新经济下劳动力市场需要什么技能”为题作主题报告。他提到,高校毕业生自身素质和技能与产业结构演化升级要求不尽匹配,带来结构性失业的风险。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要求新的技能和能力,我们必须有所准备,进一步提升中国人的人力资本。
莫家豪副校长以“高等教育大众化、毕业生就业和社会流动”作主题报告。他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毕业生的就业困境谈起,介绍了关于中国内地学生选择跨国合作大学或出国留学的原因及其就业预期。他的研究成果显示,接受国际化教育的学生对未来就业情况及职业发展具有较高期望,在就业市场不确定的情况下,他们所面临的竞争同本地毕业生一样,正日益加剧。对于青年就业及劳动力市场的不确定性研究需要更深入的调查及更广泛的社会关注。
陈昭全教授就“组织中亲社会行为面对的伦理挑战”作主题报告。他详细解读了亲组织和亲社会的不道德行为的框架与变量,并将研究成果纳入到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文化体系中。人力部门的人力资源主管对亲组织不道德有重要的影响,他呼吁人力资源管理者应担起这份重任。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长江学者曾湘泉以“变化中的中国劳动力市场:挑战、趋势与展望”作主题报告。从宏观经济深层次变化讲起,他指出了劳动力供给持续下降、劳动者就业能力矛盾突出和第三次工业革命影响等中国劳动力市场所面临的挑战。他提到,人工成本上升,产业转移及技术替代劳动成为趋势。未来可能调整用人政策,加大对老年劳动力的开发,重视培训和人力资本投资,缓解结构矛盾,而雇佣关系管理和劳动力市场规制亟待创新,如让工人拥有资本设备部分所有权,从根本上应对技术对人的替代。
开幕式由杨伟国副会长主持。
19日下午至20日,八个平行分论坛举行,分别为“结构调整、流动与城市化”“收入分配、劳动力市场与教育”“社会、教育与发展”“劳动力市场:劳动关系与规制”“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学”“职业开发与管理”“社会保障”“劳动关系论坛暨清华青年劳工研究工作坊”。主题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和职业发展多学科领域,与会者们就学科各类重大热点难点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结构调整、流动与城市化”分论坛包括“结构调整”“迁移与劳动力市场”“就业与城镇化”“城乡劳动力流动与农村发展”“儿童、老人与社会发展”等学术单元。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党委书记钱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大树,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高文书主持了各学术单元。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都经贸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们报告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交流和研讨。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吴要武,副研究员赵文、程杰和内蒙古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杜凤莲教授等对各单元的学术报告作点评。
“收入分配、劳动力市场与教育”分论坛包括“收入分配理论与实证”“工资与收入”“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教育与收入”等学术单元。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赖德胜、党委书记孙志军、副教授杨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长安主持了各学术单元。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郑州大学、内蒙古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湖北经济学院等高校的学者们报告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力资源市场研究室主任田永坡、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何浩然、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王轶、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邢春冰对各单元的学术报告作点评。
“社会、教育与发展”分论坛包括“教育研究”“移民与人口流动”“健康与医疗”“老年群体的就业与生活”等学术单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院长范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宋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常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詹婧主持了各学术单元。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暨南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燕山大学、湖北经济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的学者们报告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李晓曼、黎煦、张航空、张成刚等学者对各单元的学术报告进行了点评。
“劳动力市场:劳动关系与规制”分论坛包括“劳动力市场变化与劳动法律规制”“劳动合同与劳动力市场”“工会与劳动关系”“工会与劳工标准”等学术单元。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校长刘向兵,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科研处长、经济管理系主任燕晓飞,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济管理系副主任谢琦、经济管理系副主任王明哲主持了各学术单元。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首都经贸大学、河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的学者们报告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副院长沈建峰、经济管理系副主任叶鹏飞、劳动关系系副主任闻效仪、林燕玲教授对各单元的学术报告进行了点评。
“人力资源和组织行为学”分论坛包括“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组织中的领导”“员工建言与创新”“员工与组织关系”等学术单元。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苏中兴、案例与数据中心主任李育辉,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迟巍,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魏昕主持了各学术单元。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对外经贸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东北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等高校的人力资源和组织行为学领域的学者们报告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志学、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孙健敏、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贾良定、罗格斯大学商学院教授陈昭全对各单元的学术报告进行了点评。
“职业发展”分论坛包括“工作家庭冲突和组织职业生涯管理”“领导行为与员工职业发展”“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典型人群的职业发展研究”四个单元。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的与会者就相关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针对论文和相关议题充分交换意见,较好地实现了同行学术交流。
“社会保障”分论坛包括“养老保险”“社会福利与服务”“卫生政策与医疗保障”“精准扶贫与社会救助”以及“社会保障硕博士研讨”五个单元。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四川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的与会者就相关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莫家豪副校长还为参会师生进行了“社会政策扩张与中国的福利体制:生产主义与福利实用主义”的专题讲座。
“劳动关系”分论坛暨清华青年劳工研究工作坊包括“劳动关系制度与治理”“社会变革中的劳动者与家庭”“劳工团结与劳工权益保护”等三个单元。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广州社科院、首都经贸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伦敦大学、德国耶拿大学等十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就劳动关系和劳工研究领域的议题汇报了最新研究成果并进行了深入探讨。此次论坛为劳动关系研究和社会学的劳工研究两大研究范式深入交流与探讨提供了平台,为今后两大研究范式的交叉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型,我国劳动经济领域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本次年会是学术界进行思想交流取长补短的重要平台,将极大的促进我国劳动科学领域的研究与学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