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发布《2014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

25.11.2014  19:28

 

              11月22日,《2014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发布会暨“迈向高收入国家进程中的工作时间”研讨会在英东学术会堂举行。党委书记刘川生,党委宣传部、社会科学处、出版集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负责同志等出席研讨会。


              刘川生书记指出,过去30多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但这是靠“高能耗、高投入”获得的增长,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到靠创新驱动的道路上来。对此,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她表示,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赖德胜教授及其团队多年来一直关注劳动力市场问题,自2011年以来每年发布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今年的主题是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希望与会领导和专家深入交流,共同探求新常态下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与政策选择。


              报告发布人、我校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赖德胜教授介绍道,报告将我国工作时间的变化概括为8个方面,即加班现象仍然严重;过度劳动伴随工时闲置;男性“长工时”与女性家庭“第二轮班”并存;城乡劳动者工作时间差异大;特大城市劳动者上下班时间长;雇主比雇员工作时间长;中国人假期时间远少于世界平均水平;过度劳动导致的职业病和过劳死现象比较突出等。他指出,在迈向高收入国家进程中,必须进一步缩短工作时间。缩短工作时间除了会有利于劳动者身心健康和促进生产率的提升外,还有利于促进就业数量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加快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有利于激励劳动者进行人力资本再投资,潜在地促进创新的发生。要解决劳动者工作时间过长的问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关键,良好的制度设计是基础,适当差异化的工时设计是手段,基于新技术建立的工时协商机制是途径,政府宏观协助是保障。


              与会领导和专家对《2014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就工作时间及相关的理论、实践和政策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顾问宋晓梧、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田小宝、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副司长乔尚奎、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尹建堃、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关系司副司长茹英杰、以及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全国总工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和我校等的专家学者,北京首创集团公司、深圳联润达商业咨询管理有限公司、腾讯财经等企业的高管应邀出席。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网、新浪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对发布会和主题研讨会进行了报道。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