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农村社会发展论坛在西北农大举行
9月20日上午,首届中国农村社会发展论坛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举行。论坛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主办,人文社会发展学院承办。著名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大学郑杭生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杨敏教授,陕西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何军,校经济管理学院王征兵教授,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负责人同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近20所教学科研单位的40多位中青年教师、高年级博士生和校师生代表等出席论坛。
论坛开幕式上,校党委副书记吕卫东致辞,他回顾了学校在80年历史中经历的三个阶段的发展高潮,介绍了学校的科研成果、教育成就以及杨凌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农业区位优势,强调了学校与杨凌示范区相互依托、共同发展的良好协作关系。他表示,学校将继续搭建平台,促进各地区各高校间的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郑杭生教授作主旨发言。他首先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校80周年暨合并组建15周年表示祝贺,对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办学30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年表示赞赏。郑杭生教授指出,当今社会学发展要注重学派建设,学派是学术发展的最实质性的平台,有无学派,特别是有无著名的学派,是一个学科是否繁荣、是否有活力、是否成熟、是否有社会影响力乃至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他肯定了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的“关中学派”建设,鼓励学派内的继承与发扬,鼓励青年学者利用基金会这一平台进行学术研究与交流。郑杭生教授还回顾了中国农村社会学发展历程。他指出,新阶段的研究要做到历史经验与现实状况相结合,注意社会学理论在应用中的创新,还要锤炼理论自觉阶段的社会学的基本功。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研究员介绍了杨凌地区的特色优势,回顾了城镇化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历程,指出了目前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要结合现实的政策和社会背景对城镇化道路进行研讨。陕西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何军在发言中介绍了陕西地区的农耕文明、关中地区农村发展历史以及陕西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精神的工作成果,并表示陕西省今后将继续关注和支持农村社会发展的优秀项目。
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院长付少平教授在致辞中对参加论坛的各位专家教授、青年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特别对著名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大郑杭生教授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他介绍了学院30年来的发展历史与办学成就,提出了学院“以关中农村为突破,以西部农村为重点”的农村社会学发展战略。
开幕式后,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杨敏教授和校经济管理学院王征兵教授分别作了题为《中国社会学的成长与农村社会学的发展》和《公共治理与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的主题发言。
下午,论坛分两个小组进行专题报告,第一小组进行了题为“新型城镇化”和“农村教育与养老保险”的报告会,第二小组进行了题为“乡村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报告会,来自20多个教学科研单位的40多位中青年教师和高年级博士生参加了分组报告会。
近年来,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积极开展农村社会问题研究,成立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村社会研究中心,产出了一系列具有西北地域特色的科研成果。本届论坛举办有力地促进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村社会学研究与国内社会学专家学者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对进一步推动农村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和增强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