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红:以“为中国人制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03.12.2015  17:30

来源:光明网 2015-12-2 杨谧

  在日前万博研究院新经济研究院、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联合举办的新供给新动力——供给侧改革圆桌论坛上,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李东红提出以“为中国人制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他表示,供给侧改革涉及到供求关系的两个方面。一是以新供给来创造新需求,二是以新供给来满足现有需求。就后者来说,涉及到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中尚未被满足的现有需求。其中就国内市场而言:中国社会的消费需求已经普遍升级,社会供给未能及时跟上时代步伐,大量有效需求找不到合适供给,影响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藉此,推动经济增长的一条有效途径是:调整供给结构,把相当一部分已经落后的、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中国制造”,转向“为中国人制造”,在满足已经升级了的国内市场需求中促进经济发展。

  中国人已经升级了的市场需求,需要国内经调整和升级后的供给来充分满足,否则就只能依靠国外供给来满足,或者长期得不到满足。对这一点的重要性的认识,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都已经充分形成。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国内供给的调整与升级呢?或者说,在这一层面,如何才能确保供给侧改革的落地呢?其中的一个关键恐怕在于:要解决长期发展所需的结构调整和短期保增长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要平衡长期持续、稳定、健康的增长对产业的结构性调整的要求与保持短期经济增长对应急性刺激措施的要求之间的平衡。一个核心问题在于:眼前的经济下行压力,有可能使我们无暇顾及从长远发展的战略要求出发去大力调整供给结构、推动供给迅速迈上新台阶。

  如此情形之下,首先要保持战略上的定力,要高度关注,但不要慌乱。中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在经济发展的换挡期,保持一定的增速是必要的,但不要因为增速有些回落就自乱方寸。其次要向社会各界传递出清晰、明确的信号,即供给的结构性调整和升级是需要的,要大家看到调整和升级之后的希望,并以此为基础努力算好账、找好路。再次要看到由于技术进步、需求升级等带来的全球产业发展的变轨性。这一方面,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新能源汽车等都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一个产业未来的技术方向和发展模式,很可能超越了以往行业中领先企业所能把握的高度,产业中的主要参与者很可能是一批新面孔。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同时适度运用产业政策,使得企业能够踏上产业未来发展的正确轨道,这是一件难度大、但事关产业长远发展的重大事项,需要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编辑:苑苑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