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非遗大观》系列丛书编撰研讨会在京举行

09.09.2022  23:14

  中新网北京新闻9月9日电  《中华非遗大观》系列丛书编撰研讨会9月8日在北京召开。该丛书是我国首次完整、系统、全面地向世界介绍中国1557项国家级遗项目,3000多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向世界展示中国非遗传承人的风采,展示中华非遗的无穷魅力。

  入选《中华非遗大观》系列丛书非遗传承人选择原则上以国家级非遗大师为主,非遗传承人需要有有历史,有作品、有传人,有特色,注重活态传承,德艺双馨,为非遗保护、传承、创新作出一定贡献。

  首部第一、第二册每个门类入选的非遗传承人比例如下:民间文学(20人)、传统音乐(20人)、传统舞蹈(20人)、传统戏曲(30人)、传统体育(20人)、游艺与竞技(20人)、传统美术(30人)、传统技艺(70人)、传统医药(30人)、民俗(30人)等。

  《中华非遗大观》系列丛书总编撰苏旭表示,该书出版后将赠送联合国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主要官员、世界主要大学图书馆、外国驻华使馆等。丛书编辑出版秉持公益原则,全力帮助中国非遗传承人展示自我才艺,彰显中国气派。通过筛选入选的非遗传承人不收取费用。

  该丛书计划用六年时间全部编撰完成。首部二册将选择300个德艺双馨代表我国56个民族的国家级非遗大师,2023年8月将出版第一、第二册。

  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发言时说,《中华非遗大观》系列丛书编撰出版将中华非遗的精华全面的、完整的、系列化地献给世界,对于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对于传播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讲好中国故事,进行了具体实践和积极有益的探索。

  北京齐鲁文化促进会会长孟晓苏作了主题发言。他建议把《中华非遗大观》落地开花,真正建造一座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以园林为重要元素的《中华非遗大观园》,让中华非遗大师有一个展示自身才华,显示工匠精神的舞台,成为一个有造血机制和功能的新时代非遗大观园。

  《中华非遗大观》系列丛书执行主编丁吉林介绍了丛书的编辑出版和发行计划。(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