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华世纪坛传统文化论坛在京举办
中新网北京新闻4月16日电 (记者 尹力)非遗保护和创新发展关系重大,发掘IP可以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发扬传统文化不能忘记其精神特质……首届中华世纪坛传统文化论坛日前在京举办,多位专家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建言献策。
据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执行馆长冀鹏程介绍,该馆两大主要功能定位包括国际文化交流,以及供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自去年起推出的中华世纪坛传统文化季,主要从三方面展开,一是策划引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系列类展览;二是邀请全国各地重要的传统文化戏剧的种类如京剧、昆曲、黄梅戏、梆子戏等,来馆进行集中展演;引进和集聚优秀的文化内容产品,做一个高端的传统文化产品市集。
冀鹏程表示,今年的传统文化季分为主题展览、非遗演映、文化视图三个板块,今后将打造为以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为研究课题,集合文化主题展、非遗展演、优秀传统文化市集为主体的品牌项目群。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方李莉认为,非遗保护和创新发展有莫大的关系,只有与传承和创新相结合才能做到流水不腐。在她看来,非遗保护的第一个层级是梳理、保护和记录;第二个层级是确定传承人及如何传承,通过传承人来传承和保护我们的非遗;第三个层级在于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们如何在非遗保护的基础上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发展。
她以景德镇为例,提到当地现在有3000多家手工艺作坊,不少大学生和外来艺术家来这里自主创业,对这里的传统技术和瓷土进行再创造。这些手艺人将陶廊变成展示空间,摆放自己的作品,让人了解这个茶具的使用方式,从创新的方式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杨晓东认为,导入IP是一个好方法,有原创版权及产权的IP,有足够的核心吸引力激活全产业链。例如通过文学作品变成漫画、动画,然后变成电视、游戏、电影,变成一些主题乐园。他以杭州的宋城举例谈到,该城依据宋朝大IP——张择端画作《清明上河图》建成,其建筑风格、文化都是大宋风味,还推出了一部大型的演出剧叫《宋城千古情》,每天都要演出十来场。IP做到双创之后,不仅可以把城市和旅游更好结合在一起,还能做到演艺品牌、文化品牌、资本品牌的输出,将文化和科技、金融紧密结合。
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郑茜提到,传统文化在带动当今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担当的一种重要的资源性角色,也是让人始料未及的。在这个过程中,依照产业化需求,传统文化正在逐渐符号化和碎片化;各个地方试图造出自己的文化符号,将其组装成符合市场需要的文化产品;拆解自己文化的各个部分,挑出最适合被制造成文化产品的、具有视觉冲击能力的、带有猎奇性质的元素。同样是在这个过程中,最容易被遗忘和扔掉的恰恰是文化的内在价值和精神特质。
她认为,传统文化要做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真正要义在于,在凭借符号化和市场营销的同时,从根基上需要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来涵养当代的人心和气质精神。只有把中华各民族传统文化当中超越时空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转化为全球化时代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中华文明才能亘古坚固。(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