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举办“北京中医药文化科普研究基地人文讲坛” 第32期活动

23.09.2016  23:07

  9月21日,“北京中医药文化科普研究基地人文讲坛第32期”在图书馆举办。基础医学院王天芳为参加论坛的师生做了题为《中医眼中的焦虑和抑郁》的精彩讲座。讲座由王利敏副研究员主持。

  王天芳首先介绍了中医对情绪的认识,提出中医认为情绪是心脑参与的一类心理过程,情的产生有赖于心,涉及多个心理、生理层次,人的情绪应该保持平和的状态,才能达到脏腑的调和。精神疾病学是指人的精神活动发展障碍,是西医的概念。中医常用神志病、情志病这样的称谓,范围很大,与西医精神疾病的概念有所交叉但不完全相同。人们常说的焦虑情绪,属于情感活动,可以成为情绪类和躯体类疾病的一个症状表现。另一个常见词——抑郁,可以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的基本症状大致相似。这些可以通过量表来测评,如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等。

  王天芳还介绍了中医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认为病理性焦虑、抑郁属于中医的情志病,总体病机是中医狭义之神的异常。她提出,情志疾病的“三因”发病说,认为外因是情志刺激,内因与体质、人格、生理、病理状态有关,不内外因是个体认知行为模式的情绪反应。情志疾病的辨识需要辩病、辩证,同时结合辩主次、标本、缓急、久暂,还需要鉴别诊断。焦虑、抑郁情绪的调整需要身心兼治,常用治疗方法是舒肝理气、清热化痰、活血化瘀、温阳通阳、补虚、交通心肾。常用的方剂有酸枣仁汤,安神定志丸,枕中丹等,并强调医嘱对这样的患者很重要。

  讲座结束后,王天芳与在场师生进行了充分交流,解答了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医生对焦虑或抑郁患者的社会心理负担如何调节,情志病中医如何问诊等问题。王教授将著作《针灸在美国的多元化发展》送给提问的同学。

  王天芳,从1988年开始在基础医学院中医诊断系从事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至今。现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医诊断学系主任。先后主编及副主编本科生、研究生相关教材10余部,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称号。研究方向主要为中医诊法及辨证的规范化、标准化;慢性疲劳及亚健康的中医防治等。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获各级科研奖励10余项,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260余篇,主编有《亚健康学》等学术专著。曾先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医学院研修精神卫生及做研究工作。曾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主任委员,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北京中医药文化科普研究基地,是由市中医管理局在北京市内授予的第一家以宣传中医文化知识为核心的科普研究基地。2016年,人文讲坛将会定期举办不同专题的主旨演讲,旨在普及和宣传中医药人文知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人文精神,提高人文修养。

  (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