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举办“北京中医药文化科普研究基地人文讲坛” 第28期活动

24.03.2016  18:37

  3月23日下午2点,“北京中医药文化科普研究基地人文讲坛第28期”举办。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梁嵘教授,为参加论坛的师生做了题为《中医舌诊史中的故事与思考》的精彩讲座。我校原图书馆馆长、现日本兵库医科大学中医药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梁永宣、刘宏副馆长出席此次活动,讲座由卢建秋馆长主持。

  梁教授通过她对舌诊史的考证,在讲座中回答了“为什么需要建立舌诊”、“正常舌象是如何发现的”这两个问题。她从我国最早的舌诊专著——元代《敖氏伤寒金镜录》入手,通过对比这部舌诊专著出现以前《伤寒论》《内经》等经典著作中的疾病诊断方法,研究与其年代接近的名家医案中对疾病诊断的记载,考证其后《外伤金镜录》《伤寒金镜》等舌诊专著,从而得出结论,认为难以从脉证诊断区分的寒热证可以通过舌诊有效鉴别,使舌诊成为当时的诊断“金标准”。接着,梁教授介绍了她的研究发现。她认为,古人对正常舌象的认识并不是从观察正常人开始的,而是首先以伤寒患者为对象,经历了艰难历程,才认识到“淡红舌、薄白苔”是正常舌象。此外,梁教授还介绍了正常舌象认识过程中提出的颜色共识问题,以及如何采用颜色科学的方法进行颜色信息交流。

  讲座结束后,梁教授与广大师生进行了充分交流,解答了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中医与西医对舌诊认识的区别,以及数字化模型与人工感官评价系统的相关性分析等问题。在与同学的互动中,梁教授还将所著的《中医舌象数码摄影》赠送给提问的同学。

  梁嵘教授,中医诊断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证候的规范化、标准化与舌象的临床规律研究。1994年以来,先后3次赴日本研修。曾被评选为首届百名青年医学科技之星。主持多项部局级以上科研课题,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近年来着重探讨中医舌诊的临床应用规律,并对舌诊历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参编著作10部,其中日文2部,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译文20余篇。

  北京中医药文化科普研究基地,是由市中医管理局在北京市内授予的第一家以宣传中医文化知识为核心的科普研究基地。2016年,人文讲坛将会定期举办不同专题的主旨演讲,旨在普及和宣传中医药人文知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人文精神,提高人文修养。

  (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