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京外首个创新中心保定揭牌
本报记者 杨丽娟 孙奇茹
“没想到这里的条件已经这么好,现在‘拎包入驻’都没问题!”昨天上午,参观完刚刚揭牌的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来自中关村的企业家代表、软通动力公司副董事长冯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位于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创新中心,占地45亩,总投资5.2亿元,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如此大规模的场地,未来10年内都将免费为中关村提供使用权。而作为中关村在北京之外设立的国内首个创新中心,揭牌首日,这里就吸引了14家创新型企业和机构。
中关村一下来了百余人
40多家高科技企业、近10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近10家金融投资企业和机构……与北京、天津三角相倚的古城保定,从来没有像昨天这样密集地迎来“中国硅谷”中关村的客人:大大小小的企业代表、科研机构人员,足足有一百多人,几乎占了揭牌仪式现场嘉宾的一半。“来保定之前,我们只发了一次通知,就有这么多企业踊跃参加。”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说。
吸引郭洪和中关村企业家们的,是创新中心完善的环境和优厚的条件。据保定市市长马誉峰介绍,去年2月18日,保定与北京中关村管委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5月开始谋划创新中心。而今,将近一年的紧张筹备后,两栋19层的创新中心建筑主体以及外立面装饰工程全部完成;走进大楼内部,水电、供暖、通讯网络、餐饮设备一应俱全,就连会议室里的投影仪都已安装到位。
保定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孙静介绍说,创新中心的产权归高新区,使用权则无偿交给中关村管委会,由中关村发展集团所属企业中关村信息谷公司负责运营、招商、管理,“我们的首期合作是十年,目前首批签约的单位都将在高新区注册。”
最快六月底可开展业务
昨天的揭牌仪式后,京冀创新合作推介会同时举行,华北电力大学、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中科院华南计算技术研究所、赛伯乐投资集团、软通动力公司、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单位,率先签约成为创新中心的首批合作伙伴。
签约之后何时正式入驻创新中心?面对媒体的提问,软通动力公司副董事长冯嵱的回答很干脆:“很快,最快六月底我们的实际业务就会在这里开展起来。”在他看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前店后厂”的模式会越来越普遍,北京作为市场平台,项目开发、实施团队等可以放在保定这样的周边城市。
冯嵱告诉记者,软通动力不仅要在保定设立一家分支机构,还将与中关村发展集团合作,在保定共同搭建一个服务平台,以便利用北京的项目、资源和机会扶持和培育保定的创新创业项目。碧水源公司市场与投资中心副总监崔鹏飞也表示:“我们在怀柔的膜生产基地基本已经饱和,未来将在保定建立一个新的膜生产基地。”
116家中关村子公司落户
中关村的热情、企业的快速入驻,都让保定市副市长杨猛兴奋不已。不过,他看重的还不只是入驻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税收收入。
“我们更看重的是植入中关村基因,在保定市打造出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也正因此,他希望创新中心能够引进中关村的更多孵化机构、科技金融机构以及产权服务机构。他还透露,“五一”之后将启动与北京丰台区科技园共建保定园区的项目。
郭洪也表示,作为中关村在北京之外设立的国内首个创新中心,此次合作不只是简单地输出项目,更重要的是营造跨区域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一方面,保定有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等16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25万人,高校数量和大学生万人拥有量在全国地级城市中位居首位。”他解释说。
另一方面,中关村与保定的合作由来已久,据不完全统计,中关村企业在保定投资成立的子公司已有116家,分支机构155家。
“通过搭建线上创新服务平台和线下实体服务空间,这些资源都将被盘活。”郭洪说。
除了企业层面的两地合作,中关村各类创新资源都逐步在京津冀区域开放共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与天津、河北各地合作密切,仅北京大学就与天津市各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合作项目170余个,累计合同金额3200余万元;与河北省各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合作项目160余个,累计合同金额3910余万元。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