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百年华诞 中新社记者寻访“北京足迹”
中新社记者程宇(左二)和贾天勇(右一)在北大红楼参加建党百年集体采访。
中新社记者程宇(左一)在北大红楼参加建党百年集体采访时调试设备。
中新社记者杜燕(左一)王世博(左二)富田(右一)在北京抗战雕塑园内拍摄。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罗存康(右一)向中新社易海菲(左一)富田(左二)杜燕(左三)王世博(左四)介绍馆藏。
中新社记者于立霄(左二)、王世博(右一)在香山革命纪念馆,与讲解员(左一)在做采访前准备。(摄影:徐婧)
中新网北京新闻3月1日电 (徐婧)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从新文化运动到七七事变,从中国共产党进驻香山到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北京见证了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真正“站起来”的转变,也留下了无数战士的热血与足迹。
在建党百年之际,中新社推出“中共百年华诞”融媒体系列专题报道。
那段历史从未尘封。它是遗址中的一块石碑、是博物馆内的一封手信、是城墙上的一块砖瓦。它能将人们的记忆唤醒,亦能为前路注入力量。
新年伊始,中新社记者来到北大红楼、抗日战争纪念馆、香山双清别墅等地,沿时间轨迹,重走中共来时的路。
北大红楼:历经风雨的地标建筑
北大红楼全称北京大学红楼,建成于1918年。这里曾是北京大学的校舍,也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营垒、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1月14日,中新社文字、摄影、视频5名记者来到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在对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研究人员的采访中,了解北大红楼的发展历程和最新布展情况。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02年,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依托北大红楼成立,红楼一层对外开放,复原了李大钊办公室、毛泽东工作过的第二阅览室等,让更多观众走进历史场景,感受红色印记。
近20年来,纪念馆收藏新文化运动相关文物4900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188件(套)。
今年是建党百年,北大红楼正在筹备一场大型展览,预计参观人数将达到历史高峰。
北大红楼——这座历经风雨的地标建筑曾见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让更多人在今天能通过参观感受百年前的历史氛围,寻访厚重的红色记忆,在中国共产党的孕育之地感受初心。
卢沟桥:珍贵的世界和平纪念地
卢沟桥是中国华北地区现存最古老最长的十一孔联拱石桥,也是1937年“七七事变”的发生地,这一事件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2月4日,中新社文字、视频和摄影5名记者来到宛平城,参观采访抗战雕塑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以下简称抗战馆)和卢沟桥。
雕塑园中,于石碑纹路间品读淌过的时光;抗战馆内,在件件展品前领悟不朽的精神;卢沟桥上,往来的行人有的对着石狮子眺望远方,有的不时低下头陷入沉思。
在攸关民族存亡的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面对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中国人民到底应该怎么做?中国共产党做出了鲜明回答:必须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同时要实现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罗存康说。
目前该馆藏有3.5万件文物、史料,3万多册图书,上万张图片资料及众多视频资料等。
珍贵的馆藏中,有许多是参加过抗战的老战士、老同志以及抗战将领的后代们捐赠的,有许多是港澳台同胞、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捐赠的,还有一些是来自俄罗斯、日本的国际友人专程到抗战馆捐赠的。
当被问及参观抗战纪念馆的意义时,罗存康回答道,曾有一名日本记者在采访中问我,展览是给谁看的?“我说,是给中国人看的,也是给世界各国人民看的,包括日本人民在内。”他欢迎海内外观众多了解抗战历史,从中获得教训、经验、智慧、力量和启迪。
双清别墅:“进京赶考”的最后一站
在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公园南麓的半山腰,有一座古朴的庭院在树林中静立。院内有一池清水和一座六角红亭,毛泽东曾与爱子毛岸英在这座红亭内交谈。
这里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居住的地方——双清别墅。
2月23日,中新社4名记者来到双清别墅和香山革命纪念馆。拾级而上,寻访72年前的足迹。
在双清别墅,香山公园管理处宣传科科长绪银平向中新社记者介绍当年中共领导人在这里的起居细节、餐食特色和日常工作。
作为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的第一站,双清别墅见证了毛泽东指挥渡江战役等军事、政治上的重大决策,毛泽东更是在这里留下了《论人民民主专政》《共同纲领》等理论文章。
在香山革命纪念馆,讲解员向记者介绍最新布展情况和特色展品,在离那段历史最近的地方感受革命初心。
2020年12月18日,香山革命纪念馆承办了“红色电波中的领袖风范——毛泽东同志香山时期发布电报手稿专题展览”,集中展出了毛泽东在香山期间起草的电报、手稿202封,还有珍贵文物史料62件套,历史照片50余张。
绪银平说,我们正处在“两个百年”的关键时期,只有把中共在香山的这种赶考精神发扬和传递下去,续好红色基因,从中汲取力量,才能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做出新的贡献。(完) 【编辑:陈建】